文明,意味着自律、守法,也意味着理解、包容,更包括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依法保护 一段“孩子在香港街头小便 大陆夫妻与港人发生激烈冲突”视频,引起网络热议,既有激烈讨论,也夹杂着攻击谩骂。既然是“冲突”,是非自有公论,但其中所折射出的断章取义、各说各话、自以为是等心态,值得探讨。 对于不文明行为,每个公民都有监督的权利。但是,对于“不文明行为”判断、监督的方式和方法,是否也要经得起推敲、坚守法律底线?通过“解剖麻雀”厘清是非,或许离真知才能更近一步。 引发“冲突”的根源,在于“孩子在香港街头小便”。从字面上看,“街头小便”,很容易让人想到便溺四流,想到“不文明行为”。但从相关视频中可看到,当孩子小便时,她母亲手里拿着纸尿片接尿,小孩起身后地上并没便溺痕迹。接下来,孩子的母亲也没有随手把纸尿片扔掉,而是装在一个纸袋里,提在手中。 理性地看,在所谓“街头小便”过程中,孩子母亲的作为,并非无所顾忌,且反复强调“洗手间排队很长孩子憋不住了”。路人的“追拍”,是否有些“先入为主”、有些“自以为是”? 作为路人,监督“不文明行为”无可厚非,但也应注意分寸——在所谓“街头小便”过程中,孩子父亲不满,企图夺走相机,起因在于怀疑路人拍到了小女孩的私处。 视频显示,在双方争执、孩子大哭过程中,始终有人高举相机近距离摄录;面对孩子母亲的哭诉,一男子只是面带微笑耸耸肩。面对孩子受惊大哭,除了孩子父母之外的围观者,为何视若无睹?监督不文明行为,本身没错,但无论有多大的理,都不应该让小孩受到伤害——孩子的父母如此,阻拦的青年如此,围观者也应如此。 另外,从事后散布于网络上视频、照片看,绝大多数对孩子的肖像并未作任何保护性处理。因为“随手拍”,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的肖像权和隐私被肆意侵犯,这不仅不文明,甚至涉嫌违法。可是,又有哪个围观、拍照者站出来对孩子道声歉? 任何一个公民,都应向文明看齐。文明,意味着自律、守法,也意味着理解、包容,更包括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依法保护。监督“不文明行为”不能自以为是,选择监督方式也不能不择手段、没有底线。 “自以为是”一旦习惯成自然,也是对文明的亵渎。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任何人都不应自以为高人一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给其他群体贴上“不文明”的标签。 文明要靠点滴积累,理性、友善地推进,还需要入乡随俗。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人出境旅游,多了解人家的文化、习惯、习俗,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关照当地民众心理感受,才能减少冲突。(黄冠)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世界读书日 如何遇到更好的自己
已是最后一篇
-
世界读书日 如何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