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陈毅元帅将厚重的功劳簿记在了人民群众身上。 历史的大道上,处处可见人民群众这辆“小推车”。革命战争年代,“小推车”将星星火种推向了大江南北。据统计,仅淮海战役期间,后方人民用“小推车”将300多万吨弹药物资、2.85亿公斤粮食等及时运到了前线,用车轮碾出了一个战争奇迹。“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八百里沂蒙的每一户农家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动人故事。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小推车”推出了重新安排山河、筑成“人工天河”的红旗渠精神;推出了钻透祁连山,“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在那摸着石头过河的岁月,“小推车”推出了农村改革的“大包干”,推出了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春天,推出了经济特区的腾飞奇迹。 多少年来,无论多苦多难,人民群众始终坚定地跟党走。然而时下,有些党员干部却抱怨:曾经一呼百应、召之即来的老百姓,变成了“老不信”“老冷漠”“老反对”。 群众为什么“老不信”?因为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有的在政绩上“放卫星”,荒山刷绿漆;有的当面承诺群众马上办,转脸“马拉松”办;有的左调研右调研,群众意见却“说了白说”。 群众为什么“老冷漠”?因为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有的主观主义严重,好心办不成好事,健身设施生满锈,农村书屋落满灰,群众被“赶上楼”;因为有的在结穷亲上作秀,满足于逢年过节给困难群众送钱送物,缺乏细水长流的精神和真情的帮扶;有的把公章当“私章”,让群众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等伤了心。 群众为什么“老反对”?因为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有的面对上访群众,缺少一杯热水的尊重、缺少一分钟的耐心;有的“官官相助”,今天你帮我安排孩子就学就业,明天我帮你安排家人就医;有的将中央的惠民政策在“最后一公里”上减了速、刹了车。 其实,不是群众变了,而是有些党员干部慢慢地忽视了“小推车”,丢掉了“小推车”。群众心里有杆秤,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人心都是肉长的,只有总把群众当亲人,“小推车”才会坚定地跟党走。 群众工作,不能总要求群众听话与付出,需要干部自身理念以及工作方法的与时俱进。夏天的济南,很多瓜农随处摆摊,妨碍交通、影响市容,过去的办法是城管到处追着赶。转变理念后,济南城管到郊区了解西瓜产量,到居委会确定可以卖瓜的地点,画出“西瓜地图”交给瓜农。从此,瓜农既可以安心卖瓜,城里人也可以吃到新鲜西瓜。只有把立场向群众转一转,多些换位思考,“小推车”才会坚定地跟党走。 转变立场,需要有服务群众的真心实意与实际行动。有些党员干部左晃右晃,就是不出实拳,把精力浪费在了谋人上、互相吹捧的“体内会议”上、新瓶装旧酒的调研报告上,到头来,身累心累,自己烦、群众怨。只有少些“表演家”,多些“实干家”,“小推车”才会坚定地跟党走。 身处改革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的“小推车”。党员干部要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赶考”的心态,发扬优良作风,赢得群众真心,不断集聚前行的力量。(岳光东)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用人性的光辉愈合历史伤痕
已是最后一篇
-
用人性的光辉愈合历史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