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组少年与碑的照片引发了网友的愤怒。照片里的这名熊孩子,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南段庄烈士陵园的英雄纪念碑前做出各种不雅动作,还将一墓碑踢倒。不少网友声称要“人肉搜索”图片中的少年,还有人提出“别放过那个拍照的”。 熊孩子的行为是令人愤慨的,烈士陵园这么严肃的地方,成了他个人摆酷耍帅的背景,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嘻嘻哈哈的表情与这里的氛围是多么不协调,坐在墓碑上进而将其踢倒的行为更是让人愤慨。不要说这里是烈士埋骨之所,哪怕这里躺着的是普通人,踢倒墓碑也是大不敬。 不知死,焉知生。熊孩子对死者的不敬,暴露出其生命意识的缺乏,而这些行为发生在烈士陵园,又暴露出他对历史无感,对历史缺乏基本的敬畏。保定清苑县当年是冀中抗战典型,地道战就发生在清苑县。清苑县烈士陵园里埋葬着抗日烈士。地道战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八年抗战的历史我们铭记于心,照片里的熊孩子看上去应该上初中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为什么这些历史记忆到了他这里会断层呢?那些无言的墓碑所代表的一切为什么在他眼里失去了意义,仅仅成为摆酷耍帅的道具呢? 熊孩子应该指责,但是比人肉搜索更为要紧的是要好好想一想,我们将目光越过孩子背后,会看到什么。熊孩子不是一个人来到烈士陵园的,帮他拍照的也许是他的同龄人,也许是他的家长。如果是他的家长,看到熊孩子这样的行为,不加制止,还在一旁拍照,那比熊孩子本人更不可饶恕。熊孩子的产生,是家庭教育缺失的结果,学校教育有没有责任呢?我们的历史课本里面,是不是只剩下了那些有助于拿到分数的知识点,而把历史本身的厚重感剥离了出去?历史学家阎崇年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目前中国的年轻人中有两种不良的倾向,一种是忘记历史耻辱;一种是抹杀历史辉煌。历史之耻不能忘,它是前进的砥砺,历史辉煌不能抹杀,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贡献。阎崇年提出人们应当敬畏历史,为什么“敬”?因为吸取前人经验会得到宝贵的智慧;为什么“畏”?因为重蹈前人错误要受到历史的惩罚。敬畏历史,既不要忘却历史的耻辱,更不要抹去历史的辉煌。可敬畏两个字,不要说孩子,不要说年轻人,恐怕很多成人都不知道怎么写了吧? 孩子是成人的镜子。当我们的抗日纪念遗址被开发商的推土机轰隆隆推倒,我们的敬畏被碾压了;当我们的电视屏幕上满屏都是抗日神剧,一个孩子都能打死二三十个鬼子时,那段历史的沉痛和耻辱被消解了。当整个社会浮躁、功利,精神萎靡,信仰缺失,只剩下速朽的快餐文化,谁还来在意不朽的烈士精神! 昨天,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抗日阵亡将士部分遗骸归葬云南腾冲。半个多世纪前,30多万中国军人跨出国门与日寇作战,保卫了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其中10余万将士长眠他乡。这些忠魂,如果遭遇到这样的熊孩子,还能含笑否? 墓碑不应倒下,烈士不应被遗忘,历史不该被娱乐,不该被埋藏,当历史无法厚重时,整个民族自然轻浮,会诞生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熊孩子。 (董碧辉)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基因论是对夺刀少年形象的伤害
已是最后一篇
-
基因论是对夺刀少年形象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