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秉持“为官避事平生耻,从政必须有作为”的理念,在其位谋其政,敢担当敢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而又紧、细而又细、实而又实。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决策部署作出之后,干部就要真抓实干。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干好事当作一种崇高责任、一种价值取向、一种人生追求,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对党员干部来说,有权力就有义务,有权力就有责任,想干事是愿望所致,也是责任使然。中央实施八项规定以来,带动了社风民风的好转。但是也应看到,一些党员干部以“制度严了”“禁令多了”“监督严了”为借口,宣称“不干事才不会出事”“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抱着“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畏首畏尾、明哲保身、敷衍了事的思想有所滋长。所有这些都违背了改作风的初衷。因此,党员干部必须牢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保持干好事的意志激情,做到在其位、想其事、谋其政。 党员干部能不能干事,既反映思想理论水平,也体现实践行为能力。当前,党员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干事创业的能力,围绕矛盾思考,联系实际思考,在思考中寻求解决问题与矛盾的思路和方法。要着重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冲破传统观念的禁锢,解放陈旧思想的桎梏,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用制度管人管权、管钱管事,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党员干部会不会干事,既是素质能力的表现,也是方式方法的体现。“会干事”的人能事半功倍,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不会干事”的人会事倍功半,甚至可能事与愿违,把实事办虚,把好事办糟。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多与群众交流,多向群众请教。干事前,要搞好调研谋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多干打基础、利长远之事,多干促发展、惠民生之事,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干事中,要搞好组织协调,把握内在规律,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明确重点、节奏和环节,及时发现新情况、提出新对策、解决新问题。干事后,要搞好绩效评估,听一听反映,看一看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党员干部敢不敢干事,既是体现其精神追求,也体现其责任担当。要干事就要敢担当。当前,党员干部要秉持“为官避事平生耻,从政必须有作为”的理念,在其位谋其政,敢担当敢作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失职问责,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改革创新,敢于攻坚克难,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应对,为党为国为民多干事、干好事。 党员干部能不能干成事,既是责任担当,也是职责使然,更是形势所迫、发展所系、人民所望。党员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事情,都要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谋划好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事,谋划好事关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事,拿出务实管用的实招,拿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办法和措施,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党员干部干成事又不出事,既是权力、义务、责任的一种要求,也是党性、党风、党纪的一条底线。权力有任期,清廉无时限。党员干部只有做到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勤政廉政,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干干净净为官,才能确保既干成事又不出事。党员干部既要有不怕犯错、不怕失误的精神,也要有敢于担当、勇于改正的精神,勇于面对和纠正失误犯错之事,并在吸取教训中改进工作。 党员干部想干事反映的精神状态,能干事体现的素质能力,会干事表现的方式方法,敢干事展示的责任担当,干成事、不出事才是最终目的。每个党员干部只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张世良 作者系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拯救从家庭语境中“消失”的父亲
已是最后一篇
-
拯救从家庭语境中“消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