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扶”与“就要扶”并非道德PK
发表时间:2014-07-11   来源:光明网

  7日下午5点半,湖南衡阳县长湖路一位六旬老人横躺在马路中间,此时车来车往,情形十分危急。过了半个小时之后,周围已经围了二三十个群众,但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将他扶起。此时,当地公务人员陈建铁下班路过,尽管围观群众喊“不要扶”,但他毅然将老人扶到路边。(7月9日《潇湘晨报》)

  老人摔倒在地,众人围观不前。初闻乍听,这似乎又是一道人性与现实的道德考题:扶吧,顾虑重重担心被讹;看吧,又怕事后良心谴责。事实上,媒体报道了发生在衡阳街头的这一幕后,网络之上、跟帖之中,同样折射了这种耳熟能详的内心纠结。但这次真的不必如此解读,细观此事,我随之想到,“不要扶”与“就要扶”并非是种道德PK。

  “老人倒地,众人围观”的新闻看得多了,人们也慢慢被普及了一种医疗常识:这便是,突遇情况不明的摔倒老者,贸然上前七手八脚地实施救助,有时反而会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故而,纯粹站在医学的角度,有些医生私下里也表示不宜仓促扶起。由是观之,湖南衡阳的围观市民在给110和120打了电话后,并未立即出手相助,或许也有出于这种“常识普及”的反应,大可不必“高高在上”地对其进行道德挞伐。

  有人规劝“不要扶”,有人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就要扶”。这种泾渭分明的现实对比,倘若真想“大做文章”,自然可拿施救者的“公务人员”身份来合理炒作一番。助人为乐是好事,宣传褒扬也无妨。不过,我还是要说,这出“就要扶”的闪光行为,其实更像一道“智力考题”:一者上前帮扶的公务人员,首先已经问了老人感觉如何,见其并无大碍后才将他扶到路边;再者,当时有那么多的围观者在场,等于已起到了一种证人作用,使得救助被讹的几率大大降低,所以“该出手时就出手”,也就没了过多的后顾之忧了。

  “不要扶”是谨慎,“就是扶”是智慧。透过对湖南衡阳这起“扶与不扶”事件的理性分析,似可启迪我们,面对现实语境中屡见不鲜的道德PK,有时最好还是多种视角、务实判断。换言之,动辄趾高气扬地拿着道德大棒训斥他人,固然理直气壮、所向披靡,却未必有利于真正触及问题实际,舒缓浮躁民意;而相比之下,看清了“扶与不扶”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就易于心平气和地就事论事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谁家没有老人,谁也都有慢慢变老的那一天。年轻时多尊重和帮助老人,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不仅仅自家老人在外面出了事情有人及时相帮,等到自己老了,年轻人也会乐意帮扶。因此,从现在开始,尽量少把“扶与不扶”当作道德PK的炒作命题,习惯成自然地发泄一通便草草了事,要说真该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了。静下心来,多去想想如何“帮”、怎么“扶”,恐怕远比某些意气用事的口舌之争,要有意义和有价值得多了。(司马童)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项丽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055722&encoding=UTF-8&data=AB9eKgAAAAcAAE5cAAAAAQAv4oCc5LiN6KaB5om24oCd5LiO4oCc5bCx6KaB5om24oCd5bm26Z2e6YGT5b63UEsAAAAAAAAAAAAAAC4wLAIUagD4a7tZV9zOZpn1mPVh0jEwXL4CFFTJXYrrNg_fGuSTaTB6PAQ4m5Hb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055722&encoding=UTF-8&data=AB9eKgAAAAcAAE5cAAAAAQAv4oCc5LiN6KaB5om24oCd5LiO4oCc5bCx6KaB5om24oCd5bm26Z2e6YGT5b63UEsAAAAAAAAAAAAAAC8wLQIVAJOQhd2kyAaRArXCnceN7WeXaMRSAhRDU0AwU1uhzifJyLh_ih0oYCsVfg..&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