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徐鹏飞
一方面,我们还延续某种文化惯性,缺乏热爱和捍卫汉语文化的自觉;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土豪”习气、“暴发户”心理可能导致的盲目自大和文化锁国 “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样的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也似乎在不知不觉间认同了。至于是谁提出的,有什么依据,却很少有人追问。事实上,它出自法国作家都德那篇著名的《最后一课》。当时,法国人正经受普鲁士入侵,马上就要失去学习本族语言的权利。作者在小说中大声疾呼,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母语、永远以母语为傲。 即便在今天,外国人如果用英语问路,很多法国人即便会说英语,还是坚持以法语对话,法国人对自己语言的热爱近乎“偏执”,被称为“法语的傲慢”。 大概就在同一时代,因为中国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挫败,更加悠久灿烂的汉语和汉文化备受归咎,甚至被形容为“中世纪的茅坑”。 这样激烈的观点今天已经不再流行,但它仍然以某种隐蔽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譬如,不仅评职称要考核外语,连幼儿园也标榜“双语”教学。在一档知名的儿童节目中,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小朋友,看到西红柿脱口而出的竟是“tomato”。 中国人为什么要如此拼命地学习外语?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曾经遭遇闭关锁国,备感文明上的落伍,希望摆脱“走向世界的挫折”,能够“走出去”“带回来”,融入全球,共同发展。而外语正是我们了解和进入外部世界的工具,善用外语,促进交流,让我们不至于陷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境地,能够更加自主地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和成功经验。 但无论如何,母语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是民族的根基和命脉。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锺书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要达到人类文化的最高境界,不同的语言可谓殊途而同归。掌握不好自己的母语,等于放弃了最天然亲近的文化母体,舍此而别求他国语言文化,不啻南辕北辙。 近几年来,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动,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长,世界“汉语热”逐渐升温,今天,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截至2013年底,全球已有120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在6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孔子课堂。我们也适时地自觉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可以说中国文化传播迎来了百年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我们对待文化自我和文化他者的态度,尤其要重新审视我们对待母语和外语的态度。一方面,我们还延续近代以来的文化惯性而缺少对汉语的热爱,没有充分认识到汉字之美,没有捍卫汉语文化的自觉;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土豪”习气、“暴发户”心理可能导致的盲目自大和文化锁国。 日益强大的中国,更应该以一种从容自信和开放包容的心态自立于世界,这首先体现在我们对待母语和外语的态度上。热爱母语,善用外语,不仅关系到国家整体的软实力,更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事业发展、文化认同乃至心灵安顿。(李闻思)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警惕“精神缺钙”蔓延年轻一代
已是最后一篇
-
警惕“精神缺钙”蔓延年轻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