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农历甲午年,120年前的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偷袭了护送所雇英国运兵船赴朝的清北洋舰队军舰,打响了甲午战争的第一炮。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曾经的东洋小国日本,战胜了“老大帝国”清朝,夺取了东亚霸权。 通过战争,日本赢得了欧美列强的重视、接纳,“脱亚入欧”,从他人觊觎之鱼肉,一变而为鱼肉他人之刀俎;通过战争,日本从清廷那里获得多达二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大量战利品,以及台湾、澎湖列岛等割地,充实了府库,赢得了下一步发展所需的宝贵财富、市场和劳动力;通过战争,日本的近代化进程大大加快,工业、教育、文化科技等的发展被刺激,国民对政府的支持率和信心也持续高涨。 正因如此,当年的日本在甲午战后高唱“自强”之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也正因如此,为中国的日益衰微、落后而焦虑、愤懑的许多中国人,才不耻于向战胜自己的昔日对手学习,一度掀起了“以东洋为师”的热潮。 然而也正是这看似热闹非凡的“自强”,让日本走上了“自爆”之路。 在当时许多日本当权者看来,甲午战争的胜利不仅表明,凭借自身实力的增强,曾经闭塞、落后的国家也能后来居上,更表明只要努力到位,敢于冒险和打破规则,小可以吞大,弱可以胜强,蛇可以吞象,不可能可以变为可能。 甲午战后,日本将这种“蛇吞象”的“精神力”不断推向极致,且一次又一次获得冒险的成功:日俄战争中,不可一世的庞大沙俄被击退;一战中日本成了货真价实的战胜国,赢得了茫茫太平洋上梦寐以求的多处殖民地;此后,日本更接二连三地在中国东北、夏威夷和东南亚获得冒险的成功,“日不落帝国”英国,新兴的美国,都一度成了日本的手下败将。但也正是这种不讲规则、不择手段的做法,将日本引上了军国主义的危险道路,并最终盛极而衰,落得个凄惨的结局。 甲午战争中,日本军人的大胆和“犯上”,成为一系列战役胜利的关键。战争的胜利不仅让“胜利功臣”——日本海陆军在本国社会赢得崇高声誉,也让日本军方赢得了更大的权力,并令他们中的许多人野心、虚荣心膨胀,不愿受到文人政府的约束。这不仅为日本此后迅速迈向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了危险的伏笔,更成为此后半个多世纪里,日本军国主义者一次又一次“先斩后奏”、“下克上”,使得军国主义之祸愈陷愈深、不能自拔的根源所在。 作为甲午之战的战败国,中国需要从这段屈辱历史中汲取的教训很多。但作为曾经的战胜国日本,也何尝不需要以史为鉴?可以说,日本军国主义滋生、繁衍,至今不能根绝的深厚土壤,正是从甲午的“自强”开始酝酿的。甲午之战,既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肇基,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埋葬日本军国主义的墓穴,悄然掘下了第一铲土。(新京报社论)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飞机失事接踵,巧合难消惨痛
已是最后一篇
-
飞机失事接踵,巧合难消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