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张宸 陆欢)面向市直单位公务员定向开发的商品住房只有市场价一半,有的地方建设的“公务员小区”卖出“白菜价”近日引起舆论关注。
公众的关注点在于开发商为何独对公务员群体定向开发大幅度降价?政府公务员以远低于市场均价的价格买到房屋后,会不会对开发商投桃报李,在随后的其他项目上大开绿灯?掌握公权的政府公务员买房远低于正常市场价,这是不是公权寻租、“定向肥私”?
“开发商自愿降低利润”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政府出台诸多措施抑制房价,百姓呼吁降房价的声音一波接一波,但房价在百姓面前永远高高在上,没见哪个开发商自愿降低这么多利润。在这种背景下,开发商为何“定向”面对公务员群体就如此“慷慨”?恐怕还是看中了他们手中所掌控的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
值得警惕的是,定向开发商品用房在当下的法律中并未被禁止,很多地方也都存在这种针对公务员小区的定向开发,这明显是一种制度设计上的漏洞。这种定向开发让购房者可以低于市场价购房,而开发商从前期资金筹备到资金回笼,都可以节约大量成本。一般由地方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公务员小区项目的立项、报批”“协调有关政府部门减免相关费用等事宜”。这种“审批帮助”和“减免费用(多为各种罚款)”明显有利用公权“定向肥私”之嫌,说明对权力的监管还有待完善。
在合法合规框架下,单位为员工谋取福利无可厚非,但这种福利若是基于公权在背后作为隐形支撑,则是一种对权力的滥用。事实上,公务员购定向开发的便宜房子并不是公权力变相变现的孤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公车违犯道交法往往不交罚款、不扣分,有的银行给员工的贷款利率低于市场,有的高校优先录取本校教师子女……这些不摆上台面却真实存在的潜规则,明显是公权以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为代价“定向肥私”,必须得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