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motto),如同现代大学一样,是近代从西方引入中国的,有研究者认为上海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为近代中国最早明定校训“Light and Truth”(“光与真理”)的大学,民国时期诞生的各类大学大都仿而效之,确立校训。近一二十年来中国的大学,或恢复,或继承,或新定,普立校训,作为大学文化建设和实现育人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大学的校训既然受西方校训的影响而产生,因而存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和属性,且不说民国时期的新教大学燕京大学、齐鲁大学、圣约翰大学等,要么直接借鉴了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训的内容与形式,要么思想源于《圣经》,更重要的是中西方大学的校训都具有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性、导向性,把校训悬于校门、礼堂等重要位置,甚至标识在校徽之中。从内容上看,中西大学校训可划分为“为学”、“为人”、“为人”与“为学”相结合等三大类。 以“为学”为主旨,是指大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真理的不懈追求为办学的主要目的。对于这类大学的校训,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大学有:英国剑桥大学的校训为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拉丁文),意思是:“此乃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德国柏林大学的校训为Das Leben für die Wissenschaft(德文),意即“为科学而活”,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为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拉丁文),意思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耶鲁大学的校训是Lux et Veritas(拉丁文),意思为“光明和真理”,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是Mens et Manus (拉丁文),意思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或者说“手脑并用”),美国西北大学的校训为Quaecumque sunt vera(拉丁文),意即“凡事求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校训为In 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拉丁文),意思是“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芝加哥大学的校训是Crescat Scientia,Vita Excolatur (拉丁文),意思是“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美国加州大学的校训是Fiat Lux,意思是“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加拿大皇王大学的校训是Sapientia et Doctrina Stabilitas (拉丁文),意思是“知识与智慧使你处乱不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校训是Sidere Mens Eadem Mutato(拉丁文),意思为“物换星移,智慧永恒”,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校训Naturam Primum Cognoscere Rerum(拉丁文),意思为“重要的是认清事物的本质”。这类有代表性的中国大学校训有:民国时期的新教大学齐鲁大学的校训是“尔将识真理,真理必释尔”,民国时期的天主教天津工商学院、天津大学(自民国至今)和今天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校训都是“实事求是”,浙江大学校训是“求是创新”,复旦大学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山大学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所谓以“为人”为主旨,是指大学主要强调对学生的塑造以道德为本,培养具有高尚品格、勇敢气质和服务精神的人。这类大学校训,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大学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训Leges Sine Moribus Vanae(拉丁文),意思是“法无德不立”,美国佛罗里达大学 的校训为Civium in moribus rei publicae salus ,意思是“国家的利益取决于公民的道德”,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的校训为Pro Humanitate,意思是“为了博爱”,美国著名军事院校西点军校的校训是Duty,Honor,Country,意即“职责,荣誉,国家”,德国哥廷根大学的校训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中国大学的这类校训以清末民国时期的大学较为普遍,如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校长唐文治于1910年确定“勤、俭、敬、信”为校训,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于1913年确立“诚实、勇敢、勤勉、亲爱”为校训,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曾经确立一个字的校训“诚”,后来发展成为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后,把校训相继改为“止于至善”与“诚、朴、雄、伟”,上海沪江大学确立“信、义、勤、爱”为校训,福建协和大学以“博爱、牺牲、服务”为校训,金陵大学则以“诚、真、勤、仁”为校训,南开大学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暨南大学以“忠、信、笃、敬”为校训,西北大学以“公、诚、勤、朴”为校训,西北工业大学以“公、诚、勇、毅”为校训,河南大学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校训,香港浸会大学以“笃信力行”为校训,澳门大学以“仁、义、礼、知、信”为校训。 所谓“为学”与“为人”相结合,是指大学强调求知求真与人格完善兼顾,培养德才兼备的人。相比而言,西方的大学和民国时期的中国大学大多从“为学”或“为人”中一个方面确立校训,个别大学校训是“为学”与“为人”的结合型,譬如:美国理海大学的校训Homo minister et interpres naturae(拉丁文),意即“理解自然,服务自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校训为Cognition,Sapientia,Humanity(拉丁文),意思是“知识,智慧,人性”,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校训为Veritas,Iustitia,Libertas(拉丁文),意思是“真理,公平,自由”,清华大学自1914年起确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燕京大学确立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意即:“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为校训,东吴大学确立英文校训“Unto a Full Grown Man”(意即“为社会造就完美的人格”)加中文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近年来中国的大学在确立校训的大潮中,绝大多数校训都是“为学”与“为人”的结合型。譬如: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山东大学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北京舞蹈学院校训“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中西方大学的校训,尽管在内容上大致都可划分三种类型,但是,它们在形成的历史传统、文化土壤、制度因素等方面存有诸多差异,因此,中西方大学校训在思想来源、价值观等方面还是有本质差别的。西方历史名校的校训思想内容大都来源于基督宗教的经典《圣经》,如美国的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比利时的鲁汶大学等;一部分出自古希腊罗马先贤、诗人的话语或诗句,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中国的大学校训,在民国时期,一般来自《大学》《中庸》《论语》《学记》《汉书》等儒学经典和史书,甚至金陵大学、天津工商学院等教会大学也不例外,目前百年名校也大都恢复旧有的校训。同样在讲“为人”,西方的大学非常强调博爱、自由、服务,如斯坦福大学的校训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德文,即“愿自由之风劲吹”),中国的大学主要强调诚朴勇爱等道德修养。同样在讲“为学”,西方的大学强调在上帝的灵光中去探索真理,牛津大学的校训Dominus Illuminatio Mea(拉丁文,意即“上帝乃知识之神”),美国杜克大学的校训Eruditio et Religio(拉丁文,意即“追求知识,信仰上帝”),中国的大学则强调勤笃、敬业等儒学传统。 大学校训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中西方大学在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上是共性与个性(特色)兼具的,共性与个性都植根于赖以生存的文化之中。现代大学在造就具有高深知识和高尚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之时,离不开超越东西方的人类共同的知识、思想,也不能忽视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也是文化的塑造者。一定的文化形成一定的校训,大学校训则是体现人类共性和民族特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必然渗透到每一所大学的办学宗旨、办学传统、管理制度、学科建设、师生群体等各个方面,并转化为对育人的整个活动之中。(孙邦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理论读物该“说什么”“怎么说”
已是最后一篇
-
理论读物该“说什么”“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