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高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环节,应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全过程。 创新学校、家庭与社会实践三结合的教育方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加强教育引导。为此,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各级各类高校都要根据教学计划和大学生成长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之中;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熏陶,发挥情感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发挥亲情的激励作用。家庭教育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高校要加强与大学生家庭的联系,帮助大学生家庭创新教育方法,用母爱、亲情、乡情等激励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三是注重社会实践,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善于利用学校、社会“两种资源”,重视发挥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作用,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在机关、企业、农村等建立实习基地,以及开展社会调研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完善教育警示、规章制度与法律三结合的奖惩机制。建立完善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形成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以英模人物事迹激励大学生成长,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教育大学生。开展道德模范学生、学雷锋志愿者等评选活动,并将其与大学生入党考核、评奖学金、推荐就业等挂钩。另一方面,要建立约束机制。建立道德缺失和失信教育警示、反面教材警示机制,将大学生的失德失信行为记入诚信档案,形成使大学生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防范机制;制定实施《高校青年学生道德守则》《高校青年学生诚信守则》等规章制度,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制度保障。对严重失德失信行为不能袒护,对违法犯罪者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惩处。 建立学校、院系、群团、教师、社团五级培育体系。一是高校党委实行目标责任制。把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全面实施。二是以院系为重点。由院系党组织负责人牵头,有专门人员具体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计划和活动内容的落实。三是群团组织通力协作。高校工会、共青团组织应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四是发挥教师示范引导作用。高校教师应做大学生成长的楷模和引路人,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社团组织积极参与。高校学生会等社团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对大学生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自己的力量。(邓堂莉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善用社区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
已是最后一篇
-
善用社区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