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已经到来。在我看来,“微时代”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信息获取和社交行为的便捷,身份、地域、阶层的界限被淡化与模糊,世界变得很小。另一个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领袖因为众多粉丝的追捧,他们的言行已经逾越私人领域界限,辐射到更加广泛的公共空间,甚至影响部分公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一个人的声音会被无限放大。 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8.3亿多,手机网民达到5亿,微博用户超过5亿,已经成为新媒体第一大国,构成全球最庞大、最复杂、最喧嚣的舆论场。网络发展势不可挡,深刻改变着舆论格局。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阵地正在被网络逐步蚕食。报纸读者年龄日趋老化,电台走向窄众传播,电视遥控器也逐步被鼠标取代。而网络后来居上,从“边缘媒体”变身为新闻传播主阵地。网络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一、“微时代”的舆论现状 去年,长期造谣生事的“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网络红人被依法刑拘,互联网上对打击恶意造谣的支持意见非常活跃。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对警方行动持怀疑或反对态度,认为破坏了“言论自由”。特别是薛蛮子因为嫖娼被抓后,互联网上一直有为他的辩护声,认为警方侵犯了他的“私权利”,乃至侵犯了他的名誉权等等。这种声音在互联网上居然占有一定市场。这些主张不仅站到了中国法律的对立面,而且同社会基本道德背道而弛。可以说,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逻辑。官方舆论场或主流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形成分野。 去年7月,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指出,网络谎言传播是中国社会分外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在100件微博热点案件中,出现谎言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新媒体,几乎成了谣言的集散地。 负面情绪、虚假新闻、群体愤怒、哗众取宠……网络环境,乱象丛生。匿名发布为了吸引眼球,非理性的观点得到更多关注。这样的环境下,真相会被遮蔽。网络戾气体现了百姓的集体焦虑。社会心态也变得无比脆弱。狂躁与偏激的网络乱象,形成现实与虚拟的两个舆论场的分野。 “微时代”网络空间的思维方式、社交方式、情绪色彩,已经蔓延至现实社会本身。任何原本活跃于“线上”的群体情绪,都可能转变为“线下”的群体事件;任何原本在“线上”慷慨激昂振臂高呼的名人,都可能在“线下”堂而皇之赢取现实利益。网络世界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绑架了现实社会,并逐渐成为整个社会情绪产生裂变的核心。 传播载体与传播方式的革新,作用到内容生产与思维方式。在“微时代”,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途径,信息的传播与生产不再是单向度的,而是在由数据织成的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向这张传播的网络推送数据和信息,而评价信息价值的标准往往是个人的好恶与判断。碎片化的表达方式呈现出简单化、浅表化、平面化的特点,一方面决定了深刻的思想和复杂问题的论述无法展开,一方面导致了具有煽动性的极端言论更容易吸引眼球,从而使其大量的产生和传播获得可能。于是,光怪陆离的舆论生态,便成为了“微时代”的重要景观。 二、“微时代”舆论乱象的原因分析 1、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社会高速发展造成的经济发展先行、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空白地带,而高强度、高压力的生活,又进一步滋长了精神的虚空和文化的贫乏。 2、毋庸讳言,转型期的社会综合改革滞后。法治不健全、法律执行不严导致不信任感加剧,官员腐败、有法不依损害群众利益,一部分社会成员自身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严重等因素,都是造成偏执情绪激增的重要原因。包括西方思想的渗透、西方舆论对我们的攻击,都对我国的民间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互联网在中国已经10多年了,我们才刚刚面对网络乱象“亮剑”。我们对网络的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网络造谣犯罪和处理过软。去年,网络空间“七条底线”引发全社会关注,但这也仅仅是刚开始做的事。有人说,刑拘“秦火火”是迟到的司法正义。“秦火火”他们组织网络“水军”,长期炮制虚假新闻,策划了大量著名的公共舆论事件,恣意妄为,毫无法律和道德底线。应该说,刑拘“秦火火”等人,揭开了增强网络法制建设的序幕。2013年9月9日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个“网络犯罪”司法解释的正式发布,将会极大压缩谣言类非法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空间,把网络法制建设和文明建设方向展示得更加清晰,期望这是互联网彰行法律和道德的转折点。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明星“毒来毒往” 莫让警钟空鸣
已是最后一篇
-
明星“毒来毒往” 莫让警钟空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