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人人平等 天下为公
发表时间:2014-08-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平等思想作为构建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找到它的渊源。

  《礼记》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被视为理想的社会境界。儒家将“仁”视为最重要的道德原则,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里讲“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仁的出发点在于承认别人是与自己一样的人。墨子宣扬兼爱,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倡导的是不别亲疏、不分远近的“无差等之爱”。韩愈在《原道》里提出了“博爱之谓仁”。张载在《西铭》中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应是兄弟关系。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平等思想的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仁爱思想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要看到它的内在矛盾:一方面宣扬“爱人”“仁民”,一方面又要维护等级和阶级的区分。儒家主张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思想,就是同平等的原则直接对立的。墨家兼爱的理想境界是:“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这是在认可贫富贵贱的区别依然存在的基础上,要求人们不相欺侮、和平共处。这种平等的思想也是不现实、不彻底的。

  封建社会的农民运动将平等作为自己的价值理念和行动纲领。北宋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主张,南宋钟相起义提出“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农民起义将贵贱平等当做理想目标,并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实现这种理想。

  近代思想家康有为进一步发展了平等的社会思想。他将封建等级制度视为人世苦难的重要根源,认为这违背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公理”。在《大同书》中,他描绘了一个没有国家、阶级、种族、贵贱的区别,消灭了战乱与贫穷,人人平等、人人幸福、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但他又将实现大同之世的动力归结于圣人的“不忍人之心”,这使得“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人人平等创造了条件。按照平等的原则,当代中国应当努力实现每个公民享有同等生存权利、得到同样人格尊重、拥有同等发展机会,让所有人共享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

  平等权是社会主义中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平等意味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不伤害和侵犯他人利益。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平等地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平等地维护人的权利和尊严,有助于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同志说过:“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不管他们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只要有益于人民和社会,他们的劳动同样是光荣的,同样值得尊重。”

  平等作为社会层面的重要价值观念,是指社会应当为所有成员实现自身的生存发展,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追求自身合理正当的利益,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要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沙蕙)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项丽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29532&encoding=UTF-8&data=ACB-fAAAAAcAAE5cAAAAAQAi5bmz562J77ya5Lq65Lq65bmz562JIOWkqeS4i-S4uuWFrAAAAAAAAAAAAAAALjAsAhR6mHj_cHi2nZJyXAvNpQosmPfNQwIUF_DBuLhdoZPVdrbTari7K4u1zu8.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29532&encoding=UTF-8&data=ACB-fAAAAAcAAE5cAAAAAQAi5bmz562J77ya5Lq65Lq65bmz562JIOWkqeS4i-S4uuWFrAAAAAAAAAAAAAAALjAsAhQd4ET_xbQVT9a-CUGRc8g_8Y9zdwIUJSVxNLBrZxBneVVfhqJzkABIkC0.&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