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应用”与“创新”
发表时间:2014-09-06   来源:光明日报

 

 

  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兴旺发展需要各型各类人才,有的长于创新,有的偏重应用。近年来,我们对创新型人才呼唤尤盛,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与可贵,也正在现实中日渐凸显。

  真正的人才概念应该如何理解?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必然带来人才培养的进步。只要我们对新时代的人才诉求有更深透的了解,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会相应得到提高。

  一则小品的启示

  今天的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上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一则小品,剧情如下:

  粮店扩大营业,需招聘一名临时工,广告贴出后,立即有两人前来应聘。一个是城市中年下岗职工,一位是进城打工的中年农民。女老板出题,考试开始:“请谈谈应聘成功后有何打算。”城市人抢先说:“老板,你招了我以后,咱们扩大经营规模,连锁店开到上海、北京、纽约,到时候你当总经理,我当副总经理……”农村人说:“老板,我没文化,老板说干啥就干啥,老板说啥就是啥。”接着,第二道考题,搬运粮食袋子。城市人力气小,搬不动,只好在地上拖着走,农村人找到表现的机会,肩膀上扛两袋,手提一袋,还让城市人再往上摞一袋。考试结束,两人迫不及待地问:“老板,我俩谁能应聘上?”老板说:“我看你俩谁也不行。要是把你俩的优点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该多好啊。”

  老板的话一语中的,点出了现代社会的用人需求。该小品中,城市下岗工人的特点是动脑不动手,能说不能干。这样的人脑袋想的多,手上动的少,行动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只会误事而不成事,他们的有用性是要打折扣的。而农民工的特点是动手不动脑,能干不能说。这样的人虽然吃苦耐劳,但文化少,只能干体力活。现代城市体力活越来越少,他们的就业机会也就越来越少。要把两人的优点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才是理想的人才:既会思考,又会实干;既有智慧,又会表达;既有书本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培养的一技之长;既有崇高远大的理想,又有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样的人才,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唤醒思维的自觉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特别会说话的人,往往特别会思考。思维清晰,表达才会清晰;思考深入,表达才会丰富。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人,思考问题时也细致周密,灵活巧妙。有清晰完整的思路作指导,工作才能干好。俗话说得好,千两黄金难买一个正确的判断。会思考,才能提高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才能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

  学习书本理论知识使我们头脑充实,亲身实践则使我们心智成熟。我们应当利用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矛盾和问题,这就是智慧人生的价值体现,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堪当重任的人才。

  创新型人才对经济社会进步有引领和推动作用,应用型人才则是社会的中坚力量,遍布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可以相互转化,乃至融为一体。只要坚持努力、不断积累,注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这两种人才都有望发展为本行业的精英人才。

  会思考的智慧人才,是当今社会最为需要的,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必然要求。美国《先驱论坛报》一位记者曾经发表这样的看法:“过去是从土地中开掘资源的时代,现在是从头脑中开掘资源的时代。在从土地中开发资源的时代,美国是一个富国;现在是从大脑中开发资源的时代,美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美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教育,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他一针见血,准确地概括出不同时代的特征,并提出了美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对策。这一观点在当代美国的发展中得到了印证。农业经济是从土地上获得资源和财富,知识经济则是从大脑中获得资源和财富,国家财富越来越多地依靠它的人民的知识、技术和智慧。

  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占领,需要越来越多创新产品和创新技术。创新思维是人才要素中最宝贵的黄金要素,各级各类人才都要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正因为对创新思维的渴望如此迫切,许多国家都把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加以推进,并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可见,创新思维是一种可持续增值的国家发展战略资本。要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关键在于练就缜密深刻、善于创新的思维能力,从而唤醒思维的自觉意识,养成思想的自主习惯,砥砺思考的卓越品质,练就卓越的创新能力。

  让自己“勤动手,巧动口”

  人类用大脑认知世界,用双手改变世界。我们美好的生活靠双手来创造。一双劳动的手,能绘出美丽的图画,弹奏出动人的乐曲;一双劳动的手,能送宇宙飞船上天,能让潜艇遨游海底。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毅力意志的培养。

  通过动手劳动,青少年不但能够增长经验,锻炼头脑,还能够体验生活的美好,实现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彼此促进。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视,实际上是对学生心灵舒展与完善的重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就强调了动手能力对心灵完善的作用。澳大利亚小学生书包中都放着一把剪刀,学校每天都安排一节手工制作课,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动手实践,也就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大凡教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通,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最终都应落实到动手实践上。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把知识教学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传授知识过程中,不能只讲说一通,就认为完成了任务,还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思考、辨析、揣摩、咀嚼、消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除了动手能力以外,口才也是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才能。“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情欲信,言欲巧。”这些名句都强调了语言在表达志向、抒发情感、宣传教育、鼓舞群众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和人需要交流,交流就离不开语言。一切矛盾的解决,既需要内在智慧,又需要口才作为外在的交锋利器。民间常说,会说话的人能够把事情说成,不会说话的人把事情说砸;会说话的能把人心说暖,不会说话的能让人六月生寒。人才需要锻炼自己的口才,有口才才能体现内在的素养。社会上大多数职业都与口才表达有关。教师、演员、医生、干部、售货员、司机、警察都离不开口才表达。没有口才,人才的功用就会降低。

  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好高骛远、拔苗助长、夸夸其谈,培养应用型人才也不能降低标准,不能削减课程,压缩课时,偷工减料,急功近利。创新性、应用性不应该是某一种人才的特征,而是各级各类人才都应该具有的重要能力要素。培养任何人才时,都应该重视将基础知识落到实处,注重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同时还要兼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王天时 刘柯,作者单位:商洛学院中文系)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张慧磊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63829&encoding=UTF-8&data=ACEEdQAAAAcAAE5cAAAAAQAk5Lq65omN55qE4oCc5bqU55So4oCd5LiO4oCc5Yib5paw4oCdAAAAAAAAAAAAAAAuMCwCFDo0arI7XTHWAp4rKDyPZYRAUpVfAhQF671zTJiEab8g6BJOHPvnpGTs5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63829&encoding=UTF-8&data=ACEEdQAAAAcAAE5cAAAAAQAk5Lq65omN55qE4oCc5bqU55So4oCd5LiO4oCc5Yib5paw4oCdAAAAAAAAAAAAAAAuMCwCFHt6D5ECw21e9Mh92ZAeGtJNBSoYAhRQ6SUQVJXccKfJAXOLUJ7v01ys6w..&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