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寂的心灵”品经典
“太阳底下没新事”——人世间总是有一些差不多的事情在改头换面、不停地循环下去。文学表达上,故事的元素可以不停地组合,各种奇怪的故事也就出来了。不过世上的故事讲来讲去也就是那么多,可见真正的新意不在故事上。怎样把这个世界最大的隐秘揭示出来,依靠的还是“细节”与“超细节”——这才是诗性的极致。 于是我们发现了自己的窘境:现在常常忧虑的不是知道得太少,而是知道得太多,连风里都是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果想做一个保有巨大创造力和思悟力的人,还是需要想想这两个字:清寂。可以理解美国那个梭罗跑到湖边林子里封闭自己的奥妙,他种地写作,想些事情,清心寡欲。这果然使他聪明了许多,比别人特殊了一些。 但是这样说,并不一定是要人人都走这样的极端。像雨果,常在国会演讲,参与党派斗争,被流放等等,结果也是一个精神和文学的巨人。于是今天会陷入一个悖论:知道得更多好,还是稍稍闭塞更好?是尽可能地回避,还是要勇敢地投入? 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于我们当代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知道太多,热闹太多,个人时间太少,回到过去太少,阅读经典太少——挨近各种垃圾太多,时时有被这些掩埋的危险。 比如出版物,每天一车一车运进运出的文字垃圾到哪里去了?它们从印刷厂出来,可不是为了直接回到造纸车间去循环的,而大多还是被那些粗劣不论、不挑食的好胃口给吞下去了。如果吞下这类东西更少一点,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精力、时间和热情,还可以保护大片的森林。(张炜 摘编自9月23日《广州日报》,原题为《知道得太多》)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用“纯净的眼光”看世界
已是最后一篇
-
用“纯净的眼光”看世界
责任编辑:桑小婷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