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诺奖 勿忘诺奖本意
发表时间:2014-10-0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0月9日电(新华社记者王琳琳 吴振东)连日来,围绕诺奖颁发热闹非凡。有人因四位华裔科学家成夺奖热门而兴奋,有人因最终无一人上榜而沮丧,还有人因诺奖预测纳入博彩范畴而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关注诺奖,更应了解入围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听听他们的成长故事、学习他们的科研精神,这一切远比华人是否获奖更有启发性,更接近诺奖本意。

  今年诺奖颁布前夕,一家市场分析机构发布的预测名单显示,四位华裔科学家张首晟、杨培东、邓青云、钱泽南为夺奖热门。其中,张首晟、杨培东更有望代表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大陆出生、有大陆教育背景的正宗“中国制造”冲击诺贝尔科学奖。无论他们能否最终获奖,都已充分证明新中国科技地位与实力的提升。然而,当四位热门华裔科学家全部落选的消息传来,不少民众陷入了失落。有人吐槽,有人反思,还有人走入种族歧视、基因差异的讨论“误区”。

  国人的这种失落感可以理解,但观奖之余,不妨将目光聚焦于诺奖本意所在的科学本身,思考诺奖评选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根据诺贝尔本人的遗嘱,诺奖得主不受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就是成就的大小。反观诺奖百年评选历史,参评科学家大多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工作环境、研究生涯都为我们树立了可供参考、学习的“坐标”。

  比如,从科学发展的宏观视角审视,我们不妨将中国的科学基础、教育水平、科研体制与那些诺奖青睐的国家进行比对。从诺奖得主的个体角度审视,可思考中国学者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治学态度、学术品格还存在哪些差距,进而思考这种差距能否通过体制创新加以消除。

  杨培东说过“能否获奖,顺其自然就好”。放平心态、得之可喜、失之再追,从对比中找不足,将美好心愿化为实际行动,这正是关注诺奖应有的心态。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张智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220226&encoding=UTF-8&data=ACHgwgAAAAcAAE5cAAAAAQAf5YWz5rOo6K-65aWWIOWLv-W_mOivuuWlluacrOaEjwAAAAAAAAAAAAAALjAsAhRHvyOUGtiYfjNp8TJ8hC2SGEVBlAIUU4wVsnpeACJaz3dneIt6JjC3ddE.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220226&encoding=UTF-8&data=ACHgwgAAAAcAAE5cAAAAAQAf5YWz5rOo6K-65aWWIOWLv-W_mOivuuWlluacrOaEjwAAAAAAAAAAAAAALjAsAhQy5WKxWZIUp4T8i2m4ZO3oyPB3RwIUTt1q1KaK1bgAR2ycCa0Uj32Xxp4.&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