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雪莱说,历史是时间写在人类记忆中的一首诗篇。央视近日播出的大型人文纪录片《五大道》,就是这样一首足以解读天津记忆的华丽诗篇。它用那些带着时间印记的影像资料和睿智深邃的文字,从不同的层面,重新构筑起当年的历史氛围,把一座城市存储的过去,诠释得简洁、深刻和实在。无论谁,要了解天津及天津五大道,一定要赏析这部大型的人文纪录片,以从中获取最想得到的答案。 晚清的天津,几乎成了中国的政治重心,设于天津的直隶总督行台被视为“第二政府”。当年天津出现的一切新事物,无不以冠用“北洋”为时髦,由此开启了近代中国前所未有的历史时期。辛亥革命后,天津又成为北京的“政治后院”,末代皇帝,王公勋戚,遗老遗少,下野总统、总理和各省督军纷纷迁入天津,星罗棋布的名人名宅多达四五百处,其中相当部分就分布在五大道,在新与旧的矛盾或冲突中,多半成为穿梭于时空的历史过客。这种现象,在中国大城市中绝无仅有。 可贵的是,《五大道》没有停留于历史的表层,而是在每个事件的背后,讲述了一段段雕刻着岁月屐痕的动人故事,揭示出了特定历史时空中,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本不可能交错的社会却在这里相遇相识的根本原因。它从天津看世界,从世界看天津,深刻揭示出处于云飞浪卷中的天津五大道,那种最实质的精神内涵,究竟代表了一种怎样的文化与文明。 天津的被迫开埠无疑是旧时屈辱和痛苦的象征,但封闭的坚冰却由此打破。开埠后的天津,结束了城市的乡村时代。破门而入的近代社会,传达着来自世界最前沿的时尚,让人们经受了新的生活方式的洗礼。当时,中国传统社会的各种运行机制都开始在天津发生变化,中国人已经能够在这里感受到世界文明跳动的脉搏。用积极的态度吸取世界先进文明,取代那些不适应世界潮流的腐朽文化,在那时的天津成为不可避免。近代天津之所以能够涌现出一批像严复、梁启超这样具有批判和反省精神的先进中国人,在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开中国风气之先河,绝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 中西文化的直接撞击,造成了天津城市独特的成长模式——因东西荟萃而形成的开放、包容、多元文化得到发展,其表现可由近代天津进入世界程度的不断加速来说明。火车、电报、邮政、电话、电车……都是由天津起步,然后才走向全国的。开埠前,天津作为四通八达的水旱码头,是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开埠后,沟通了与世界的交往,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多元和包容的城市品格,还带来了世界不同风格建筑艺术的集中,近代天津被视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英租界中风情迥异的花园别墅区五大道,就是“万国建筑博览会”中的奇葩。在流水般的时光里,天津的“小洋楼”能与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北京“四合院”相提并论,正说明这种建筑艺术的迷人魅力。 《五大道》不但以真实而厚重的声音,保留了这些珍贵的回忆,而且把这些回忆感性、深入地切入了我们的脑海。这部人文纪录片还以艺术家的敏感,捕捉到诸多的城市生命瞬间,让我们深切地感到,随着时光的流转、岁月的洗礼,以及特殊的历史背景熏陶,在这座由多种文明镶嵌而成的城市里,时代赋予天津的是怎样一种永恒的沧桑;在近代中国,天津扮演的是怎样一种深沉而厚重的角色。也许,这正是片中独特魅力之所在。而更为重要的是,《五大道》以一种满怀智慧的哲理穿越历史的尘埃,并告诉我们,近代天津并非仅仅是物质文明堆砌起来的空间,虽然什么样的文化都能在这里得到张扬、得到释放,但最终为天津打开近代文明之门的,还是民族的理性和智慧。(罗澍伟)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为官避事平生耻”意识该强化了
已是最后一篇
-
“为官避事平生耻”意识该强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