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120多万老人,98%是居家养老,约需居家养老护理员4.3万人,而目前全市持证上岗的专(兼)职养老护理员只有3000人,养老护理员缺口达4万人!据悉,南京将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其中,“家属照料型”模式让人感觉很新鲜,子女、儿媳在家照顾卧床不起的父母公婆,政府也可以给其发月工资。(《现代快报》10月13日) 应该说,相比各种商业化与社会化的养老模式,养老回归家庭,其实最自然亲和,也更具成本优势。可以设想,对于老人而言,再专业的护工,其实都无法替代亲情的关照,既然如此,以“家属照料型”养老模式,鼓励儿女回归家庭,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与义务,的确并不能说是将社会养老的责任推回家庭,而对于家庭式养老而言,亲情其实本不该缺位。当回家照顾生活困难老人的儿女,还将有工资可领,对于亲情养老价值的体认,无疑有望推动亲情养老的回归。对于当下的养老缺口与难题来说,看似不失为一个创新式的求解。 然而,儿女照顾生活困难老人可获工资,听来固然令人耳目一新。不过,假如就此认为政府发工资,便能让“家属照料型”养老风生水起,让养老回归家庭和亲情,或许有些过早乐观。事实上,对于低保、失能等五类困难老人的界定,以及那300元(照顾半失能老人)或者400元(照顾失能老人)的“补助工资”,可以说要拿到条件比较苛刻,但支付额度却相当有限。究竟能有多少老人符合“家属照顾型”养老的条件,又有多少儿女会因为三四百元的工资而回家尽孝,显然还需要打上个问号。 在某种程度上,假如儿女回家养老的工资,连自己都养不起,这样的模式其实无异于画饼充饥,能有多少生命力,也就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子女回家照顾老人可获工资,却极有可能催生出套利诉求。既然如何判断儿女回家照顾老人,并没有可靠的判据,即便是由老人来签字认可,出于亲情而让儿女不劳而获,也并非全无可能。这一儿女养老工资制度最终花了钱却落空的可能性,倒是不小。 真要推动养老回归家庭,其实不妨降低门槛,并放宽准入。相比儿女回家照顾老人,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赡养,其实来得更加务实和有效。在这方面,包括新加坡、韩国、日本都有相对成熟的制度,新加坡子女与老人同住将获政府津贴,韩国和老人一同居住的家庭,在购房和税收上都能够享受到优惠或者免税的待遇。日本与老人同住的子女,甚至可以获得贷款优惠。 鼓励养老回归家庭,推动儿女亲情养老模式,当然不乏善意,更是养老本意的回归,但相比噱头式的为儿女回家赡养老人发工资,倒不如想方设法拉近儿女与老人的距离,为家庭亲情养老创造可能和条件,来得更加务实。(武洁) |
- 上一篇:
-
“爱如潮水”流入透明渠道会更好
已是第一篇
-
“爱如潮水”流入透明渠道会更好
- 下一篇:
-
最美孝心少年的“失联”父母 你们在哪里
已是最后一篇
-
最美孝心少年的“失联”父母 你们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