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地上书写 在人民中放歌
日期:2014-11-19
来源:光明日报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不断开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正在经历市场大潮和社会改革双重洗礼的文学艺术创作,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于11月19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握中国精神这个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在深入人民生活中提升思想和艺术境界,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文艺战线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寻找带着泥土气息的文艺道路,探索符合时代精神的创作方向。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优秀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无一不是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创造;无一不是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笔端。正是对人民的炽热感情和真诚敬意,赋予了经典作品穿越历史的能量和动人心魄的伟力。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回归生活、深入基层永远是优秀文艺作品的基本前提和共同规律。正如诗人陆游所说,“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基层生活有最鲜活的实践成果、有最震撼的发展变化、有最淳朴的民风民情、有最生动的社会场景,有最接地气儿的语言和最动人的故事,有最朴素的真理和最丰沛的情感。这里见微知著、滴水藏海,只要认真捕捉,就能听到改革旌旗猎猎、文化细语喁喁,就能听到时代的涛声和历史的回响。能否捕捉到这一切,决定着一部文艺作品的视野、筋骨与内涵。

  人民群众的情感与诉求,需要文艺工作者触摸和感知;隐藏在广阔社会实践中的素材与灵感,等待着文艺工作者的挖掘与发现。因此,对作家与艺术家而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既是一次学习、一次检验,又是一次探寻艺术创新规律、汲取丰厚创作营养的机会,一种重新打量艺术、重新打量生活、重新发现自我的可能性。文学艺术工作者应借这样的机会,投身基层一线,在大地上书写,在人民中放歌,对社会现实进行密切的跟踪与记录,对文化潮流进行敏锐的把握和捕捉,对社情民情进行深入了解和集中反映,对时代风貌、民族精神进行揭示和弘扬,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不断开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光明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朱 波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