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也有了移动互联网平台 新华社记者 章武 摄 无行业不移动,无思维不网络。 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商家无论大小、行业无论新旧,都在争先恐后地“入网”、“上线”,谁也不想失掉这“先进”的竞争方式。App、微信、朋友圈、支付宝,这些可移动又联网的形式正在广泛地传播,而一些具体的做法更是花样百出。 不过,在速度越来越快、新鲜感越来越短的移动时代,那些琳琅满目的App,有多少在你的手机里沉睡?红极一时的脸萌软件,如今你是否还爱不释手?纷繁复杂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哪些是“徒有其表”,哪些才有真正的竞争力?而未来,移动互联网世界又将是何等景象? 花样百出,却又转瞬即逝 自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不仅传统产业受到了网络经济的冲击,那些从小就在互联网的摇篮里长大的新生产业也同样面临着残酷厮杀,甚至生死的转换比传统产业来得更快。 2008年,“校内网”改名“人人”,一度成为在校生们寻找曾经好友、了解同学动态的重要阵地。2011年,人人网更是在股价和声誉方面达到顶峰。然而时过3年,人人网的股票和市值双双跌去约75%,活跃用户数量也因其他社交平台的竞争而大大下降。 “团购”的火爆同样也是“昙花一现”。昔日每到一处都能看到“团购预留”的小牌子,3年多的时间后,数千上万家的团购企业如今只有800多家,剩得“美团”一枝独秀。 而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更加剧了这种竞争,无论是大红大紫、风靡一时,还是日落西山、气息奄奄,仿佛一切都在弹指之间就发生了。 2014年1月—2月,快的、滴滴打车两大打车软件“火爆登场”。不论是“年轻白领每天打车上下班”,还是“司机用打车软件抢单火拼”,这样的场景对很多人来说都显得习以为常,甚至不胜其扰。 数据显示,2014年1月—4月,嘀嘀打车的用户已从2200万增至1亿,日均订单从35万增长至521.83万单。快的打车日订单量超过623万,较上一季度增长20.7倍,用户数超过6750万。 不过,随着两大公司对补贴的减少及停止,不少用户不再沉迷于叫车服务,重新回归电驴、公交,使用“打车软件”的高温逐渐退却。“现在我只有在不得不坐出租车同时又不好打车的时候才想起用嘀嘀打车,不再像过去一样只要出门就用它了。”记者的朋友刘先生这样说到。 同样,从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持续升温。在此期间,“余额宝”的奇迹催生众多“宝宝”快速成长,互联网金融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传统业务不断“触网”升级,新兴事物亟待“借网”腾飞,互联网金融由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然而,“高烧不退”的互联网金融如今也难掩其浮现泡沫的隐患。业内人士指出,余额宝虽总体上表现优异,但却难掩业绩下滑态势,其收益率由2013年高峰的6%以上下降到目前的4.2%左右,估计未来余额宝收益率将下降到4%以下。更为惨烈的是,P2P平台由于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加剧,导致网络贷款公司倒闭、跑路事件频发,影响了这一新生网络事物的生命力。 个性化的发型、脸型、肤色、表情,短短数十秒就能打造属于自己的动漫头像。数月之前,脸萌软件凭借着个人化漫画形象的快速创造、社交平台上的互动传播效应迅速窜红,一度荣登App Store娱乐类免费排行榜第一名的位置。但几个月之后,“脸萌”热度骤减,用户们从过去的热捧转为直呼“玩腻了”。 事实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带动安卓和iOS两大移动平台迅速崛起,各类App应用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但也让它们生命变得更脆弱,稍有不慎就会“寿终正寝”。一家德国服务调查公司称,苹果应用商店里充满了很多“僵尸”应用程序,超过2/3的应用程序几乎没有人下载安装。即便是已安装在手机、Pad等移动终端上的App,除少数频繁使用外,大部分都处于“睡眠状态”,再次点开时才发现已经无法运行。 网络是“形”,质量为“本” 移动互联网才刚刚井喷,新生事物就已经遭遇了“丛林法则”,不断被狂风暴雨肆虐。人们不禁要问:都入网了、触电了,怎么还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和企业如何才能真正引领时代,保持持久生命力? “现在大家有一个比较时髦的说法,叫做互联网思维。但是,有些餐馆说是互联网餐馆,但是互联网餐馆菜不好吃、服务不好,再怎么互联网也是没有办法帮你的。”面对这样的困惑,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给出了答案。 在互联网思维中,用户思维显得至关重要。不论是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还是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的“小米卖的不是产品,而是参与感”,都体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对用户的关注和尊重。 而关注用户、尊重用户的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得到用户的信任与满意。假如认为移动互联网就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任何业务与其挂钩都可以迅速走红,于是就疯狂地做App、推广微信公众号、搞众筹、拉投资,却不用心做好产品和服务本身,看似很新的“移动互联网模式”便只是徒有其表。 同样是运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营销”,小米公司不只在线上卖手机,更是认真聆听用户的意见,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对手机进行改进。从CEO到工程师,再到销售、客服人员,甚至雷军本人,都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与小米用户互动,甚至实现每周对手机操作系统进行升级。 相反,曾经红极一时的一些团购网站没有通过与顾客互动改进产品品质,只是一味压低价格吸引用户,最后因无法收回成本而倒闭;一些P2P平台没有根据用户需求推出个性化产品,只是通过提高回报率吸引客户,终究也以破产甚至跑路收场。 即便当下阿里有“双11”当天获得571亿元销售额的骄人业绩,却仍有人提出“工业4.0”的个性化生产将打败淘宝里的廉价货销售,表达的也是对传统“薄利多销”模式的担忧:虽然已经“入网”,但如果卖的还是大陆货、没有提升产品的核心价值,未来终究还是会重复“无限压低利润空间”的模式而被淘汰。 另外,尽管通过投入巨资补贴用户使用打车、在线订餐软件的企业表示自己是通过“烧钱”抢用户,但如果没有及时提升产品质量、做好用户服务,最终热度会随着“补贴”的消失而骤减。而失去信用、影响安全的行为,比如产品的以次充好、线上快餐的无证经营、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非法融资,以及各种APP泄密的情形,也都让用户从满怀期待到伤心离去。 “我们做互联网这么长时间,一直遵循的一个规律就是首先是用户,用户的需求被满足之后你的收入和利润都会随之而来。”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如果你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把你抛弃掉了,用户到别的品牌上去了,收入和利润都将无从谈起。” 脑洞大开,未来路在何方 如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所说,做任何事情,客户首先要赢。“做任何产品和服务,都要问一个问题:你的客户觉得有没有用?”这一点不仅关系着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是把握未来走向的核心竞争要素。 而未来赢得用户要怎么做?在11月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网络大佬们在畅想未来互联生活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大数据、云计算的方法。 “菜烧得不好吃,本来是没人帮得了的,但是‘计算’可以帮忙。如果大数据能够算出来哪种搭配喜欢的人最多,菜做得不好的厨师可能就有救了。”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形象地表达了“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满足用户需求”的看法。而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也表示,未来所有的业务都将越来越依赖数据去进行。比如说拍电影,在微博上可以通过大数据测算现在大家喜欢什么,编剧怎么去编,角色谁演比较合适。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支持下,产品和服务变得更有差异性,用户们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将被满足。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认为,未来教育不会像今天这样有统一的考试,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考试,天才会很早被发现;每个人的脉搏每一天都能被记录下来的时候,医疗就实现了个性化,大量的疾病就可以预防。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原校长方滨兴则表示,未来的搜索也会变得更“智慧”,不光关注搜索的形态,而且关注对人意图的理解。“比如说他搜索哪个医院最近,你要真正理解他是想要用最快的方式去看病。” 当然,这些未来可能存在的生活状态不仅需要运用新的思维模式,硬件等外在形式的支撑也十分重要。“未来,所有的事情会通过物联网被连接起来。无论是眼镜,还是衣服、鞋子、墙等等,甚至是一头牛都有可能被物联网连接起来。”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作大胆预测,“今天每个人大概会有两个移动设备,30年后,每个人被连接的设备数量会达到1000个。” 而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也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可以把人连接起来,还会把服务和设备连接起来。“我们把搜索业务卖给了搜狐,电商业务卖给了京东,我们自己回归到最本质的业务就是做‘连接’。” “所有产品都带电,我们大脑和每个物品都连接起来。”京东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对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表达了乐观而美好的看法,“现在已经实现了‘所需即所得’,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最大改变是会逐渐实现‘所见即所得’、‘所想即所得’。” (柴逸扉)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八项规定两周年 哪些成了新常态?
已是最后一篇
-
八项规定两周年 哪些成了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