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源市,几乎每个姓氏都留下了自己独特的祖训家规。从2012年下半年起,他们开始对全市840个姓氏的家训进行征集。到今年9月,终于有全国首个家训长廊在河源面世。百个河源姓氏家训,被镌刻在河源客家文化公园百块天然黄蜡石上,形成600多米的家训文化长廊。 家训,是家长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从辞源上看,《后汉书·边让传》里已经提到“家训”,表明它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其中所蕴涵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用龚自珍的话说:“家训,如王者之有条教号令之意。”在一些家训中,还诞生了不少名言警句,警示意义更超越了家族成员本身,成为大家共同遵循的“修身”、“齐家”典范。比如著名的《朱子家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朱姓之外的人们,不是都耳熟能详吗? 家训或可重放异彩。河源家训文化推广的“源头”之一,是连平县境内的忠信镇司前村的吴氏家训:“一厚伦理,二尊王法,三救急难,四和乡里,五勤本业,六莫非为,七周贫乏,八谨祭祀。”报道说,这八条“吴氏家规家训”已经口耳相传了600年,成为司前村的村规民约。2008年,村委会专门在村口立下石牌,醒目地写上这些家训。应当说,这是相当简约版的家训了。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的《颜氏家训》,简直就是一本小书。作者颜之推三经世变、身仕四朝,因而他撰写的家训实为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从而使《颜氏家训》不仅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而且是了解南北朝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参考书。 不难看到,河源吴氏家训的内容超越时空,偏重的是实用性,所以能与时代有机地进行对接。相较之下,《颜氏家训》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举一例,颜之推在讲到文人品行时这么说的:“自春秋已来,家有奔亡,国有吞灭,君臣固无常分矣;然而君子之交绝无恶声,一旦屈膝而事人,岂以存亡而改虑?”然而,现实中却的确如此,如“陈孔璋居袁裁书,则呼操为豺狼;在魏制檄,则目绍为蛇虺”。这是说,陈琳在袁绍那边的时候,写下了著名的《讨贼檄文》,讨曹操。在名句“赘阉遗丑,本无懿德”之外,还有“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袅雄”等等。陈琳被曹操抓住后问他:你当初骂我就是了,“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陈琳羞愧得无话可说,“谢罪”的同时也转变了立场,这一回,袁绍又成了他笔下的“蛇虺”。颜之推实际上是将陈琳归入了文人无行的一类。 河源推广家训文化,目的是让传统中国精神服务今日生活。至于能否服务,还需对家训进行甄别,因为未必所有的家训都那么契合当代。比如陆游的家训,给后辈指出了上中下三条出路:“吾家本农,复能为农,策之上也。杜门穷经,不应举,不求仕,策之中也。安于小官,不慕荣达,策之下也。舍此三者,则无策也。”像这一类的家训,离开陆家就无丝毫存在价值可言。有意思的是,陆游怕子孙把这一告诫当成书生之见,还续了个尾巴说:“汝辈今日闻吾此言,心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这就可见,放翁说话的时候,所谓务农为上策已经不合时宜。真想知道,放翁后人他日思之,果然以之为是吗? 河源的其他家训不得其详,不过,重要的其实也未必是留下来的文字如何。司前村村支书吴林新说:“政府不好办的事情,有时候家族能办好。”这句话值得咀嚼。利用家族力量参与乡村社会治理,不失为当下的一个积极选择,何况某种意义上还是“重构”,家族的力量在当初的确起到过积极作用。(潮白)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中国游客”与中国脸面
已是最后一篇
-
“中国游客”与中国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