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我发现团队文化没有了,集体主义没有了,现在的运动员很容易放弃,体育的后备人才不足。我一直在寻找为什么。”在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优秀运动队文化创新能力建设研修班上,现任北京体育大学教练的跆拳道世界冠军贺璐敏提出了困扰她的问题。 其实,受到这一问题困扰的不止她一个人,这个问题反映出的是目前我国运动员管理中体育精神整体的缺失以及体育文化建设的不足。回望过去,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从1959年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到1990年北京亚运会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带给全国人民的欢乐和振奋、男排逆转韩国队后从北大发出的“从我做起,振兴中华”的口号到北京申奥成功的举国欢腾……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既展现了中国体育人的奋斗精神,又彰显出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鼓舞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锦标主义、“金牌至上”的政绩观逐渐占据上风,由此也引发出很多比赛违背公平原则等现象,使我们一直积极倡导、大力弘扬的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受到冷落。 “体”字是由“人”和“本”两部分组成的,意在以人为本,它所体现的不仅是身体,还包括体育精神的传承和完全人格的塑造。奥林匹克运动就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以人的和谐发展为基本目标,进而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社会运动。在体育赛事中,金牌固然可贵,但我们不能忘记教育人、培养人才是体育的第一要务。 在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传承体育精神方面,此次的优秀运动队文化创新能力建设研修班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参加的学员也都有不小的收获。应该看到,社会发展了,青年人的所思所想也会有变化,如何对运动员进行有效的教育,使正能量的思想为广大运动员所接受,需要我们运动队的领队、教练不断地学习。应该以创新的精神调整教育方法,让运动员领悟到争金夺银的过程重在展示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影响力,让人们感受到比金牌更重要的是体育精神。 正如贺璐敏在培训后说的,拿什么去说服运动员继续从事体育,需要重新发掘,寻找回遗失的体育精神,传承好体育精神。这才是中国体育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根基。(马剑)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小区“柏林墙”实质是规划问题
已是最后一篇
-
小区“柏林墙”实质是规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