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记者黄小希) 2014年最后一天,当人们在喜悦祥和的气氛中辞旧迎新时,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生活困难人群,部署进一步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折射出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牵挂。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并带着温度去加以落实,是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难题、更有尊严地迎接新生活的重要保障。
过去的2014年,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开始施行。办法实施不到半年,国务院又印发《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旨在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问题,填补了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空白。
随着各项救助政策铺开,我国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升。7116万城乡低保对象、532万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改善。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对困难群众的帮扶仍流于表面形式,缺乏真情投入,让受助者更有尊严方面仍有明显提升空间。而且,一些地方平时疏于发现群众的困难,逢年过节才送米送油走个过场,很容易让政府的救助政策沦为摆设,弱化政府救助的责任。
岁末年终,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新年贺词指出,我们要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扶贫开发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
政策的生命力在实施。在当前社会救助制度日趋完善、真金白银投入加大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更应带着责任与热情,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把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实到困难群众手中,更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受助者心里,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温暖。这是党和政府的良政落实到位的要求,也是社会救助进入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2015年的阳光普照着神州大地,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期盼。让我们时刻惦记着那些生活中还有难处的群众,及时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给他们前行的信心和力量,共同去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