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价值观在“本土”生长
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需要依靠历史的长期积淀,但这并不能代替当代人的自觉奋斗。从某种意义上讲,前人留下的精神,也是在当时的主动作为中逐步形成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认真学习“24个字”的内涵,注入本地特色,发挥本地的主动性,从而使之成为本地的风景线。 四川西昌的做法提示我们,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主动作为,更要会抓巧抓。以党风带动社风,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出现新的气象;把握社会治理这个关键,在提升城市外在形象的同时,提高市民内在的文化素养;履行党委政府的职责作用,引领全社会积极参与,这都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当然,知易行难,贵在知行统一,贵在党委政府主动作为,贵在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有人说,精神文明建设,做的是“虚”功,既难量化又难实做。事实上,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就在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能受益。只要各级党委政府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摆在重要位置,真正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落细落小落实,就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交上当代人的合格答卷。(周文彰)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尊重历史是制造悦读的底线
已是最后一篇
-
尊重历史是制造悦读的底线
责任编辑:李雪芹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