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民族文化教育的“金色桥梁”
发表时间:2015-03-24   来源:光明日报

  钱穆先生曾说:“所谓民族力量,底里便是一种文化力量。”民族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生产、生活中创造并不断形成和丰富的带有较为鲜明特色的文化,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更包括精神层面的内容,是由56个民族统一形成的,是中国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灿烂的中华文明。民族文化教育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加强了少数民族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沟通和对话,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中华文化。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高等学府后,在接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不但能够藉高等教育丰富充实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获得了学习其他各民族文化的契机。

  民族文化教育是文化适应的必要前提。文化适应属于人类学研究范畴,指两种具有不同文化的群体在连续接触的过程中两种文化模式的变化。在开设汉语课的过程中,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民族文化课程,如新疆财经大学针对预科阶段的少数民族学生专门开设了民族文化课。在预科生的汉语精读课、听说课、读写课的课程设置上,中华文化的精华不断地呈现在课文中或者阅读资料中。对于初进高校的少数民族预科生来说,在适应新环境时,不仅要适应和本民族有相同信仰的其他民族文化,还要适应不同于本民族的文化。所以,民族文化教育作为预科生的基础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帮助各个少数民族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文化思维。汉语课、民族文化课所提供的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文化思维理念势必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大学生不断从身份角色的适应到语言文化的适应再到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适应。

  民族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强各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我国有56个民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既包括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又包括极具特色、风情各异的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民族高等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高等教育里的特殊层次。民族文化预科教育已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阶梯,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金色桥梁”。民族文化教育帮助从偏远的、信息较为闭塞的地区来的学生拓宽视野,通过开展文化大补课,帮助接受预科教育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尽快成为优秀且合格的大学生。在预科阶段,由于学生处于高中与大学的衔接期,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即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广大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预科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被视为重中之重。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内容博大精深,其推崇的诚信精神、优良道德等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中华文化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民族文化教育对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

  民族文化教育为高校各学科预科生进入本专业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线索。语言文字是接受教育的重要工具。任何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因承载一定的思想内容而存在,预科生在学习汉语时,离不开具有一定思想意义的阅读材料。汉语教学通过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并且随着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认知水平的逐步提高,汉语教学的题材范围和知识容量也逐步扩大,难度亦有所增加。除了借助优秀的文学作品外,汉语教学也可以根据少数民族预科生所学的专业及其知识结构,分别从人文、历史、哲学、经济、政治等领域选择不同的侧重,在培养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进入专业阶段学习应具备和了解的知识与线索。因此,民族文化教育既是预科阶段汉语教育的提高和发展,又是进入专业学习的普及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相比,民族文化教育的教学功能具有“文道兼养”的多面性,同时承担着思政教育、审美教育、智力开发、文化认知等多重功能。所以,民族文化教育的普及为大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线索,学生在专业课中遇到诸如生僻词汇、特殊文化现象等难题时,因得益于预科阶段的文化储备而更易加深理解,亦能够在进行文献资料检索时快速有效,提高整体阅读能力。因此,民族文化教育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依托,其接受程度直接影响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效果,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是高校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习的根本保障,也是大学汉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民族文化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预科教育是各个高校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平台,高等教育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显而易见。高等教育通过传承宝贵的民族精神和品格塑造人、培养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民族文化学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凝聚了团结奋进、生生不息的动力。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高质量人才,尤其是知识面广、跨学科跨领域、具有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民族文化教育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任重而道远。当前,高校仍需不断充实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探究民族文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造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氛围,培养文化自觉,进一步摸索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的有效途径。(牛春燕,单位: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张慧磊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518854&encoding=UTF-8&data=ACZvRgAAAAcAAE5cAAAAAQAt5p626LW35rCR5peP5paH5YyW5pWZ6IKy55qE4oCc6YeR6Imy5qGl5qKB4oCdAAAAAAAAAAAAAAAuMCwCFARBkMSV4IZZD67KcRyF9G3O-BZoAhR6grDFtETbtJHYFyNpPbol1mA5r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518854&encoding=UTF-8&data=ACZvRgAAAAcAAE5cAAAAAQAt5p626LW35rCR5peP5paH5YyW5pWZ6IKy55qE4oCc6YeR6Imy5qGl5qKB4oCdAAAAAAAAAAAAAAAvMC0CFBrQEsAMMz1EUePdATyLQmKXMPm7AhUAhpRnw_yCkNFn4tKFJhMOzctO1fY.&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