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仪式如何才能不雷人
发表时间:2015-04-09   来源:人民日报

  今年清明节,中原某城市举办所谓“传承薪火民族习俗”,身穿白色礼服的女使者头戴花冠、手持火炬、点燃圣火、放飞鸽子。清明节本是祭奠先人、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但如此充满“希腊风”和奥运气质的仪式因其不土不洋、不古不今引发众多网友吐槽。近些年类似的雷人仪式有不少,去年某县18名副科级干部上任前集体“金盆洗手”就是一例。此外,各地举办的祭孔大典的仪式也曾被舆论批评为不伦不类。

  说实话,我相信当地政府举办这些仪式的本意是良好的,绝对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更不会故意自曝其短、贻笑大方。问题出在设计仪式的人员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弄巧成拙了。这也充分说明,我们的社会离传统的确渐行渐远,对传统仪轨越来越陌生。其实,何止是政府官员缺少传统文化知识,就是社会大众又有多少了解呢?我们把端午节过成“粽子节”,把中秋节过成“月饼节”,把七夕节过成“情人节”,甚至是最重视的春节也简化成全家大吃一顿……抽离了这些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形式,越来越表面化、物质化。所以,我们在吐槽政府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我们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真的就那么了解?那么虔敬?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既是传承文化的需要,也是强化身份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需要。而仪式正是传统节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人说政府搞这些仪式是典型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只求好看、不求实效。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也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对仪式而言,形式就是内容,内容就是形式。形式符合节日的要求,就能达到仪式的目的;反之,形式与节日内涵不符,就形神尽失了。仪式的目的是希望传递节日的象征意义,如果仪式本身走样了,不但达不到节日的目的,还会引发社会记忆的混乱。所以越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越是传承久远的节日,其仪轨越应该受到重视。我们的许多传统节日仪式之所以变形甚至失落了,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曾经人为地割断了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如今想要重新接续上,难免会心有余力不足。对此,也不要太过苛求,毕竟地方政府是想做事的。

  当然,仪式的形式总是随着时代和生活方式而变,并不会万古不易、始终如一,完完全全复原传统仪式既无必要,也不可能。但至少传统节日的仪式应该符合民族传统,符合时代特点,符合社会公众的基本认知。像中原某城市这样模仿奥运圣火仪式的清明节仪式明显是不合适的。打个的确不太恰当的比方,能否电人雷人,主要看电压,跟直流、交流无关。

  此外,有些传统节日的仪式带有蒙昧时代的特点,也不一定适合今天的社会。有一年我在东北某市采访正赶上鬼节,满大街都是烧纸的烟火,随风飘散,不但污染空气,也造成严重的火灾隐患。这样的仪式就应当改进。

  鲁迅先生曾批评中国人做事喜欢大而化之、马马虎虎,不够认真细致。至少在过好传统节日这件事上,我们的确不够认真。其实,只要稍微认真一点,做些功课,类似的雷人仪式就会杜绝。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贾 玉韬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549756&encoding=UTF-8&data=ACbn_AAAAAcAAE5cAAAAAQAh5Lyg57uf5Luq5byP5aaC5L2V5omN6IO95LiN6Zu35Lq6AAAAAAAAAAAAAAAuMCwCFFYxUCvvnF63ZgMYXRFw3WLFYM4uAhRA1OGT8a9n7UbTBBLtKJMaT4a0Ow..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549756&encoding=UTF-8&data=ACbn_AAAAAcAAE5cAAAAAQAh5Lyg57uf5Luq5byP5aaC5L2V5omN6IO95LiN6Zu35Lq6AAAAAAAAAAAAAAAvMC0CFHU6WH3vgT1YuUACRJYJ5Po7UxmgAhUAk0Q2-dlZG-FueKPefVVZSqfzJwY.&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