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好学才能上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好学才能上进”的道理人人都懂,但要化为自觉,学而不厌,持之以恒,治学终生,就不那么容易了。
这里说的好学,不同于通常说的休闲阅读,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发奋攻读。古籍的说法叫“折节读书”,现今的比方叫“在职充电”。这方面,许多古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比较典型的是吕蒙和郤縠。
东汉末年的吕蒙,胆气过人,志在军旅,年轻时就跟随姐夫邓当征战疆场。后来虽然为孙权留用,并屡立战功,但因缺少学识和文才,被时人戏称为“吴下阿蒙”。一天,孙权出于对他的厚望,劝告他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能只顾打仗而不读书。吕蒙说,军中事务繁多,哪来的时间读书呢?孙权说,你说忙于军务,难道比我还忙吗?我还经常读书呢,总觉得获益匪浅。于是,吕蒙开始锐意读书,并渐入佳境,迹近痴迷。当初,鲁肃还有些瞧不起他,听邓当说吕将军学问大有长进,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他了,随即前往拜访。经过一番交谈,特别是当吕蒙就如何应对西蜀方面的突然袭击,为鲁肃支了五大绝招后,鲁肃感佩地说,没想到你现在的军政才能和谋略竟然到了这般境地,已经远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大约是进了教科书的缘故,孙权劝学与吕蒙好学的故事家喻户晓,而春秋时期“郤縠敦书”的典故,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据《国语》《左传》和《东周列国志》记载,这年冬季,楚成王率多国联军包围宋国,宋国派使臣到晋国紧急求援。晋文公应允后立即检阅部队,组建三军,商量三军将领人选。大夫赵衰向文公推荐郤縠,并陈述理由说,郤縠才高德厚,都五十岁的人了,仍然好学不倦,尤为喜爱礼乐诗书,重视道义修养,您不妨试用一下。于是,文公采纳了赵衰的建议,以郤縠为中军将。
文公打算分兵攻打曹、卫,以解宋国之围,问计于郤縠。郤縠回答说,我等已经商量过了。我军拟以伐曹为名,出其不意地南渡黄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卫国,然后乘胜逼近曹国,曹共公向来不得民心,又慑于我败卫之威,胜算十有八九。文公当年流亡时,曾被曹共公非礼,听了郤縠的计谋后正中下怀,高兴地说,你真是个“有学之将”啊,立即下令借道于卫,转手伐曹。战事的发展,果然不出郤縠所料。
郤縠虽然也是戎马倥偬,但由于他“行年五十,守学弥惇”,历来为人称道。早在南朝时期,刘勰就曾评价说,郤縠所以举为元帅,是因为他治学统军相辅相成,文才武略兼修并备。韩愈在《酬别留后侍郎》诗中盛赞:“为文无出相如右,谋帅难居郤縠先。”刘禹锡对郤縠更是推崇备至,他在与人奉和酬答中放言:“自从郤縠为元帅,大将归来尽把书。”就是说,郤縠虽然年届半百,仍旧好学不厌,领一代儒将风气之先,所以后来那些身为军中统帅者,也都以郤縠为榜样,战场归来后就捧起书本抓紧学习。
毛泽东在谈读书时曾经强调,“坚持数年,必有好处”。如果说“坚持数年”是量的积累,那么“必有好处”则是质的提升。如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好学才能上进”,是提倡,是提醒,也是劝勉。因为读书学习这件事,不是一时之劳,而是永世之功,坚持下来并非易事,既要像吕蒙那样,不以繁忙为借口,折节发奋,也要像郤縠那样,不以年龄为期限,活到老,学到老。(作者:王兆贵)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中外引才思路差异有多大
已是最后一篇
-
中外引才思路差异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