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期间,最令人关注的新闻,莫过于《南方都市报》记者卧底替考组织,以替考身份在江西南昌参加高考。据一名“枪手”组织成员介绍,“替考组织声称可以凭空造一个不存在的人的完整信息,包括学籍、身份证、准考证等。”由于系统内信息和“枪手”面孔、所出示证件一致,考场查不出来。江西教育考试部门已举行新闻发布会,承认有考生替考,并联合警方进行调查。(《南方都市报》6月7日)
而在高考开考之前,中央与地方的教育部门皆表示,将开展“净考”专项行动,严肃整治高考作弊行为。在河南洛阳,甚至出动防高科技手段作弊的“神器”——一架价值几十万元、飞行高度达500米的无线电监测无人机,对考场周围的无线电电磁环境进行监控。(《北京青年报》6月7日)可是,高考替考案,还是抢了高考新闻的头条。
有意思的是,《南方都市报》的报道,揭露替考组织其实根本不受先进技术制约。试问,替考“枪手”的“身份证”、“准考证”,是怎么办出来的?这是技术原因,还是人为原因?替考学生是怎样进入考场的?记者建议增加身份识别设备,但别忘了,操作识别设备的是人。
去年高考期间,河南就曝出替考丑闻,有127名考生被查实替考。河南的调查显示,这起事件是一起中介人员在武汉部分高校招募替考“枪手”,在河南杞县、通许县联系被替考考生家长并收取费用,与个别考务工作人员串通进行替考作弊的案件。由此可见,“人”才是防止高考作弊的关键。纵有先进的技术,如果监考、巡考人员不负责,里应外合,技术也会成为摆设,甚至会成为掩饰作弊的道具。
几乎所有近年来被曝光的作弊事件,都与当地考务人员参与有关,包括各种高科技作弊,如果没有考务人员参与,考生携带的接收器,在人防+技防——使用金属探测仪的情况下,根本进不了考场。之所以高科技作弊能在考场内发生,乃因作弊者摆平、打通了相关关节。至于替考组织,可以帮替考者搞定学籍、身份证、准考证,那更是顶级的操作,因为办这些证件是需要严格审核的,信息一旦录入不能轻易更改。
如何防止教育内部人员参与作弊,办法有三:
一是针对管理中存在的疏漏,通过建立、完善制约机制、监督机制加以完善。像教育考试部门,为学生办理学籍、准考证,是否存在就由个别人说了算的情形?这起事件中,替考者可以凭空办理学籍、准考证,可见权钱交易多么猖狂,有关规定形同虚设。如果各地不从中吸取教训堵住漏洞,那么,替考极有可能再次大规模发生。
二是对于所有国家考试的作弊,应一律由司法机关介入调查。鉴于教育考试部门也是涉事的一方,负有组织、管理责任,因此,不能就由教育考试部门自己调查自己,而应该由警方主导调查。
三是要加大对考务(组考、监考、巡考)人员涉及作弊的处罚力度。目前对大多数考务人员参与作弊,处罚仅仅是行政处罚和党纪处分,而不是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考务人员参与作弊,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比学生个体作弊,性质更为严重,必须严肃处理。(熊丙奇)
- 上一篇:
-
不作为与乱作为同样糟糕
已是第一篇
-
不作为与乱作为同样糟糕
- 下一篇:
-
杜绝“替考”还须依靠法律高压
已是最后一篇
-
杜绝“替考”还须依靠法律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