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新华社记者吴晶 王思北 胡浩)情绪低落、心慌憋气、失眠焦虑……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遭受这些“亚健康”状态的困扰。专家指出,如果没有一些基础防治常识,这些症状有可能演变成心理障碍,甚至可诱发“心灵感冒”,也就是抑郁症。
抑郁症离我们有多远?应该怎样认识和治疗……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精神科专家。
【问题一:抑郁症离我们有多远?】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有超过3.5亿人患有抑郁症,遍及各个年龄层。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人数高达100万人。预计到2020年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统计,我国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逾亿人,抑郁症是其中一种重要病因,其发病率可达5%-6%,在工作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2%-4.8%。
【问题二: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应该怎么办?】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说,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临床可见闷闷不乐、悲痛欲绝、悲观厌世、发生木僵,严重者甚至出现幻觉、妄想,产生自杀企图或行为。
安定医院副院长、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王刚指出,不管是精神问题还是心理困扰,人们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找精神科医生进行排除诊断。如果确属患病,就按照医疗方式的解决;不是疾病、只是生活困扰的,可以去找心理治疗师寻求帮助。
“人们一定要注意,网上可以轻易搜到关于抑郁症的调查问卷等评估工具并不靠谱。”王刚指出,“抑郁症的评估工具是非常专业的,分为很多种,需要专业人士来进行判断。网上的评估经常把几种评估混为一谈,比如把筛查工具当做诊断工具,把评价严重程度的工具当成筛查工具等。”
【问题三:抑郁症能治愈吗?】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指出,抑郁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尽管如此,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由于社会观念的影响,很多人遇到精神问题时,都不愿意面对,更不愿意去诊治和服用药物,导致病情延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抑郁症发病率达5%-6%左右,而就医率不足10%。
专家指出,抑郁症一般获得一次性治疗有效并不难,但大部分患者在首次发病之后会终身多次复发。主要是由于这些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用药剂量不足、疗程不足、频繁换药、擅自停药等不规范现象,这不仅造成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问题四:面对抑郁症患者,旁人该怎么做?】
“除患者本人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外,还需要家人、朋友、同事等参与到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生活、心理支持。”王刚说。
他举例说,在患者病情严重时,家人能够在生活上照顾他,观察病情并反馈给医生等。朋友则是精神上的支持更多一些,有些患者有心事和想法想去和朋友倾诉。单位领导和同事则需要理解和宽容患者,至少是保障他正常工作的权利,而不是排斥和孤立他。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多方施策筑牢精神卫生保障网
已是最后一篇
-
多方施策筑牢精神卫生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