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抗战老兵口述史,就是在岁月的底层去打捞历史碎片,把它重新组合成一个庞大的历史之镜,让它的光芒去照亮未来
刚刚过去的几天,国家举行了系列抗战胜利纪念活动。从国家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颁发纪念章,到大阅兵时习近平总书记向抗战老兵方队致敬;从各地纷纷保护“老兵文化”,到网友为老英雄接力祝福,一种从上到下尊崇抗战民族英雄的潮流,正在走向自发、走向习惯。
抗战老兵是传承抗战记忆不可或缺的珍贵载体,人物本身就有“历史性”。他们自身的经历、过往的岁月,也是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的一部分。作为记忆保留下来的,往往都是老兵们永不忘记的东西,痛苦或幸福、屈辱或光荣,都无比珍贵、真实,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鲜活的生命力。
整理并传扬老兵口述史,能让世界深刻理解侵略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的贫苦和侵略战争的爆发给普通人带来了深深的苦难,老兵是最直接的见证者、亲历者。战争带给人类的损害,不仅在于死难数字和物质财产,更在于深深地伤害了精神和心灵,让一切正常的生活体验都变成了不可能,这难道不是侵略者的滔天罪恶?
整理并传扬老兵口述史,有助于人们更直观地理解抗战精神。被采访的老兵有的满身伤痕、有的失去了一只腿,病痛时刻折磨着他们,但一讲起抗战立刻情绪高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他们爬冰卧雪,赴汤蹈火;他们对战友深切思念,对敌人疾恶如仇。抗战“活化石”带来的活生生的精神力量,促使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热爱祖国,没有任何理由不珍惜幸福生活,没有任何理由不努力工作。
整理并传扬老兵口述史,也是丰富抗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明确规定,人类口述史与考古材料、文字记载一样,起到了记载人类历史的作用。西方国家也早已使用了这个概念。我们的抗战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精神史、文化史,推进抗战历史研究,战场上亲历者的记忆必不可少。
对这一代人来说,现在最紧迫的就是要抓紧抢救这笔文化财富。以吉林省今年的初步调查为例,省民政厅年初提供了全省271名抗战老兵名单,工作人员实际采访时已有10%左右故去;还有30%—40%因伤病不能接受采访;15%左右去了外地儿女家,或别的敬老院、荣军院难以寻见。几乎每一位参与整理抗战老兵口述史的人,都在跟时间赛跑。有的老兵在我们采访之后的第十天便匆匆离去,有的老兵我们只好到坟墓前与他默默相对。
我们常说,抗战记忆要一代代传承下去,要“承”好,先是“传”。老兵口述史是民族心灵的刻印,它凝固的是一种文化力量,也是一种历史精神。这些抗战亲历者的记忆,就像历史的碎片,而挖掘抗战老兵口述史,就是在岁月的底层去打捞历史碎片,把它重新组合成一个庞大的历史之镜,让它的光芒去照亮未来。为了明天,我们需要进一步调动政府、学界、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多投入精力、多加以关注,在今天拿出更多的尊重,呵护好抗战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作者曹保明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理解捍卫和平的“中国逻辑”
已是最后一篇
-
理解捍卫和平的“中国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