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之强兮
发表时间:2015-09-18   来源:新民晚报

  

  图一 兵(甲文) 图二 斧(甲文) 图三 兵(古文) 图四 弘(甲文) 图五 畺(金文) 图六 彊(甲文) 图七 彊(金文) 图八 疆(小篆) 徐梦嘉 文/图

  气势磅礴的阅兵式振奋人心,可用“兵强”两字概括。中华成语的国富兵强、兵强马壮、强兵猛将等,亦都以“强”形容“兵”。拙文解析“兵、强”二字,作为阅兵式“观后感”。

  兵字的甲文(图一)从斤从廾,廾是双手举持物的形状。斤是一把横刃锛斧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主要用以砍木,与斧相似,学界一般认为斤比斧小。但我从斧与兵的甲文辨析,斧(图二),父、斤配,父,手拿的石块即石斧,因此父也是斧的先文,旁边斤点出是此“石块”的特写。有一点可明确:甲文斧都是单手与“斤”组合;兵则不然,皆是双手举“斤”,显然兵字中之斤较普通斧字中之斤当大些。当然具体厘清,尚待古兵器学者与相关研究人员共同努力。

  《说文·段注》:“凡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则谓之斤。”两者用法有“异”。王筠《说文句读·斤部》:“斤之刃横,斧之刃纵,其用与锄相似,不与刀锯相似。”这里说了斧是直刃,斤是横刃。实际在古汉语使用中斧、斤两字在表示“斧头”义上通,训诂学上两者亦没有区别。

  还是回到双手举“斤”。《说文》解“兵”有“从廾持斤,并力之皃”语。殷商兵卒双手举将起“兵之斤”这款战斧参战,奋勇挥动,何等威猛的架式。古人就是以此造型造出兵字。

  在战国古文中,还有双手持“干”的兵。干的甲文形是指主杆上端带双杈的木棍,古人往往在这种“干”的杈头上绑住石块作狩猎工具,故干与“单”(單)同源。双手握干的兵也是兵字异体一款,兵器不同罢了。握干兵还加了人傍(图三),强调人的使用。但兵的“基本兵器”还是斤,此款兵字一直沿用至今。

  强字的正体先文作強,从弘从虫,弘的甲文作(图四),左为弯弓,右曲弧线为张弓射矢后弓弦振动发声的“动线”,強的虫旧时作米虫解,本义是米虫在米中如“弘”般不断振(蠕)动发声食米。此义与后义强大之强无直接关系。

  甲金文表示强者义的先文本是疆。《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疆(强)不息。”疆,从弓从土从畺。《说文》:“疆,弓有力也。从弓,畺声。”当代《汉字源流字典》:“形声字。甲骨文从弓,畕声,表示弓很硬。金文从畺声,声部繁化。”解读承说文形声说,“弓硬”之义亦源自说文牵强一说。

  疆的畕(畺)不仅表声,更表形义。“疆”,甲文是两块上下比邻接壤错开的田。金文两田间添三横“界线”(图五)。甲文已有加“弓”的彊(图六),金文传形(图七)。此举有双义:一、古时以弓丈量地亩定界,一弓为古制五尺,长宽各240弓为一亩;二、代表武器,造字的本义象征以战争解决领土问题,用武力夺取与护卫领地。小篆疆弓下加土(图八),重申疆字领土主旨。疆字衍义:战争中胜方,武力夺取与护卫疆土、家园者,当然是强者。历来书家印人作品中有以无弓疆(畕、畺)作强大解是不严谨的。

  由于疆在表示领土的疆界、疆域字义超频繁使用,疆衍生的强大义式微。强的米虫吃米本义则消失,而强之“弘”因呈现出拉弓时孔武弘壮之仪态,小篆强字也就有了指优质弓弩的“新义”。杜甫有诗:“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挽弓强”已然孕生雄强意涵,遂顺理成章以強(强)来顶替“疆”中式微的“强者”义。

  兵之强兮。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阅兵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的强大。如此强兵护卫着我们神圣疆土,中华民族蒙受外国侵略者欺凌的苦难历史永远不会重演。(徐梦嘉)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陶 恒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866045&encoding=UTF-8&data=ACu7fQAAAAcAAE5cAAAAAQAM5YW15LmL5by65YWuAAAAAAAAAAAAAAAuMCwCFGJaPSvhki8QXglJTPzIz21Jn_9FAhROC4uoCWOWloSEc8fyRX-vTgTx9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866045&encoding=UTF-8&data=ACu7fQAAAAcAAE5cAAAAAQAM5YW15LmL5by65YWuAAAAAAAAAAAAAAAvMC0CFQCIZlF5dYzUDSmRZV_IHybbEtJXCwIUKlaO2aJNGwtXAqbryVmSAEHP3G8.&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