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历史,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可追溯至1872年。彼时,30名10至16岁的中国学生在上海登上了开往美国的邮轮,准备远渡重洋赴美留学。洋务运动时期,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洋务派根据政治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决定向美、英、法、德等国派出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机械、造船、铁路等专业知识。虽然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向西方派遣留学生仅仅实行了三年,总计人数也只有区区209人,但正是这些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开辟了留学的先河,同时也将西方的先进科技知识和人文理论系统地引入中国,奠定了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基础。在这些最早的中国留学生中,既产生了号称“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也有将西方哲学和人文社科著作翻译成中文的严复等大家。这些最早的留学生归国后在各自的领域学以致用,成绩斐然,不胜枚举。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学生到世界各地留学早已不再只是少数人享有的特权。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近年来软实力的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也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中国,期待着通过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特别是在先进科技领域的知识,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4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3年增加20555人,增长比例为5.77%(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早在2013年,教育部官员曾表示,国际学生在华留学规模将不断扩大,到2016年有望达到50万人,届时,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数字的背后是中国政府为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所作的不懈努力。近年来,一系列积极开放的留学政策推动了在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不仅降低了来华留学的门槛,也使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教育理念具有了价值认同。例如,大幅提高的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资助标准,无疑增加了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目前,中国已有20个省市设立了地方留学奖学金,很多企业也纷纷出资资助对象国学生留学中国。国际生在中国申请奖学金方面,仍以中国政府奖学金为主,以地方政府、院校、企业奖学金为辅。中国的留学政策将更加开放灵活,为国际留学生提供便利。
再如,赴华留学政策更加开放灵活,2013年9月1日起实施的《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首次提出,赴华留学生如需在校外勤工俭学或实习,应向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该《条例》出台后,国际留学生可以在校外进行勤工助学工作,在留学政策上取得了突破。
上海市政府2015年8月正式公布《关于服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更加开放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办法(试行)》。今后上海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将向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一线科研骨干倾斜,外籍人员在沪就业、办理居住证等将更简便、容易。根据《实施办法》,上海将简化外籍高层次人才办理永久居留证程序,有针对性地降低申办永久居留证的门槛。上海还启动了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留沪就业试点。今后,在上海地区高校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可凭上海自贸试验区、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出具的证明,申办外国人就业手续。该举措突破了外籍人员在沪就业需有两年工作经验的限制。
实际上,针对来华留学的政策思路,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一直被作为重要目标。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通过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同年,教育部颁布《留学中国计划》,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无论是长期留学、访学、短期交流或语言学习,中国都将以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和生机勃勃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世界学子的目光。(光明日报记者陈晓晨)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让阳光照进百姓心田
已是最后一篇
-
让阳光照进百姓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