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海岸叙利亚小难民偷渡遇险,照片很快传遍社交网络,令不同肤色的人为之哀伤;电影《碟中谍5》寰球热映,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并不影响影迷争论女主角戏份是否盖过阿汤哥;下班后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从北京搭乘最近一班飞机去伦敦喂鸽子,也并非难以想象……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今天,我们已经置身于一个互联互通的开放世界,一个愈加开放包容的当代社会。
然而,尽管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越来越便利,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更是将全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少人却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环境中选择“逆行”。
“心灵真是孤单得可怕的一件东西啊”,泰戈尔曾如此感慨。一项由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与相关机构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内心的秘密不愿意告诉任何人的受访初中生高达21.3%;而德国技术人员医疗保险公司发布的《2015健康报告》则称,逾两成德国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所患心理疾病主要为抑郁症、适应性障碍、焦虑症等。种种社会调查显示,置身日渐开放的世界,一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却将内心闭锁起来,甚至罹患心理疾病。
迎着明亮的光,却变得盲目、麻木,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各式各样的“恐”,也被列入个体生活的“敏感瓷”。他们宁愿忍受一个人吃火锅的孤独,也不愿主动给朋友打一个电话;宁愿盯着手机屏幕用微信你来我往,也不愿开诚布公地面对面谈一次。从躲避问题到躲避他人,越来越多的心灵,变成现实世界的“独行者”。
内心戏异常丰富,行动力却不断退化,也是许多人不得不面对的病症。当生活的维度更加立体多彩,个人的处境也相对复杂起来,如果内心敏感,便容易感到不安、遭受困扰,于是动辄便请他人求解自己的“心理阴影面积”。比如,一些青年精力充沛,心里却惧怕触碰现实世界,结果让青春沾染暮气。有的人则干脆蜕变成“草食男”,凡事畏葸不前、瞻前怕后,在“宅”与“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开放时代,没有人应该受困于精神的孤岛;现代社会,更呼唤心与心的联结。实际上,一个缺乏与外界进行有效信息交换的人,一个无法维系良好人际互动的人,是不可能建立起可靠的安全感。那种排斥外界的某种惯性,固然能够营造出某种稳定感,但这种感觉如此不真实,更不可能成为心灵的解药。而真正的踏实与安全,既来源于内心的强大,更沉淀于不断累积的实践能力。
英国诗人弥尔顿说,“心灵建造了天国,也建造了地狱”。一些人找不到开启心灵的钥匙,正是其陷入困扰、走向封闭的症结所在。人不可能在自我封闭中走向成熟,更难以在精神的孤立中寻求幸福。今天,占有资讯、结交新识、发起活动,不是困难的事情。然而,敞开心扉,却需要主动的意识与勇气。艾伦·布卢姆在《美国精神的封闭》一书中指明,“自我是灵魂的现代替代品”。或许,随着时代的变迁,又到了该重新审视自我的时候了。(李浩燃)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骑自行车办公的作风之变
已是最后一篇
-
骑自行车办公的作风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