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好处。猴年新春,我们再次将手中的镜头对准一线,让笔下的关切聚焦基层,走边疆、跑田野、访老区,在路上感受行进中国的脉动,描摹时代风云的底色。一个个温暖的故事、一场场动人的画面、一处处美好的变化,我们也以别样的方式,不断为读者捧上最新鲜的“新闻年货”。
基层,不仅是组织的神经末梢,更是一个国家改革发展的“晴雨表”。政策的温凉冷热,基层群众最有切身感触;改革的成效如何,普通百姓最有发言权。走上田间街头,我们才能知道,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了多少“获得感”;走进创业社区,我们才能感受到,“互联网+”和“双创”的脉搏是多么强劲有力。可以说,基层永远是观察复杂中国最直接、最深刻的一扇窗口。
其实,扎根沃土,方有枝干遒劲;采写深入,才能胸有丘壑。最新鲜的“活鱼”永远游走在基层。在办公室苦思冥想,写不出反映群众心声、说到百姓心坎的扛鼎之作;在网上的剪贴复制,拼凑不出读者爱看、想看、愿看的走心篇章。恰恰相反,跟着农民工一起骑行回家,才能感受到“门外世界,门里是家”的乡土本色;与铁路职工共同在年关坚守岗位,才能理解“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世道人心;倾听老区群众的心声,才能明白扶贫攻坚的势不可挡。撇开浮躁的泡沫,真正沉下去,用双脚丈量时代的刻度,才有可能获得更多、更深刻的洞见。
笔下千钧重,肩头万斤担。新闻记者,既是船头的瞭望者,也是公众的守望人,天然就与责任联系在一起。深入基层,从来不仅仅是个“体力活”,更是一场场“头脑革命”和“智力风暴”。拔节生长的创业主体,有怎样的呼声和心结?治理完善的乡村社区,有何种值得总结的经验?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的地方,又有何种行之有效的高招?带着一双慧眼去感知基层、观察基层、思考基层,才能更好地推动问题的解决,也才能不断为治国理政提供智力支持。而这,也是这么多年的“新春走基层”,我们始终遵循的方法论之一。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很多时候,新闻记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书写者。这样一份使命,也在时刻警醒我们,用心书写,方能无愧时代。(陈 凌)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互联网红包重构人际网络
已是最后一篇
-
互联网红包重构人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