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达教授《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一文引发学界热议
3月2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先达的《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一文,引发学界热议。
“捧读陈先达先生的文章,让人顿有大气磅礴、酣畅淋漓之感。”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壮海如是评价,“文章用深入浅出、具有日常‘烟火气’的话语,把人们围绕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信仰等存在的疑问、思考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启发读者去感受思想的力量,思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发展的进步意义。”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建宁给《光明日报》打来电话,“十月革命送来的是改变中国命运的‘真经’”。在郭建宁看来,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确已进入中国,但只停留在传入意义上的零星摘译和片断转述;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播。诚如陈老所言,“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者打开了另一扇窗子,使中国早期革命知识分子找到了‘真经’、找到了‘出路’”。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尤其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的科学成果。”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哲学教研部主任韩庆祥秉笔直陈,“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在根本立场上毫无二致,都是为百姓立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先后两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分别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哲学基础。韩庆祥表示,两次集体学习共同强调的核心思想,就是领导干部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治国理政需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姓马光荣,信马很难。”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继东读后感慨:“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科学和信仰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是推动现实发展的巨大力量。”他认为,越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越能真切感知马克思主义‘医治’社会的巨大力量;越是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就越能站稳脚跟、挺直腰杆。
“陈老师的文章大气磅礴,高屋建瓴,辨析了新的时代境遇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关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首要问题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聂锦芳结合多年专门从事马克思文本、文献及其思想史研究经历,特别是最近一年在德国马克思故乡访学与合作研究体会,有感而发。
“再过两年,我们将迎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以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纪念这位人类思想史上的伟人,将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考验。”聂锦芳表示,在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立场、方法的同时,还必须广泛吸收国际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高擎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记者张胜)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