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撞翻强行变道车”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后,受到广泛关注。3月25日,本版刊发了来自法学界人士的《厘清“强行变道”背后的路权之争》,从“路权”上对这起事故的责任进行了分析。今天,我们再摘登几篇读者来稿,反思开车的不文明行为,呼唤汽车时代的驾驶文明。
参与互动,请关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与本版。
——编 者
开车别撞文明底线
不久前,我搭乘朋友的顺风车去省城,在高速公路上,遇到了不少变道超车的情况。朋友性子急,对有些车辆多次野蛮变道表示不满:“照我的暴脾气,干脆撞他个人仰马翻!”我劝道:“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人家不文明,我们不学样。”
高速公路是速度的大通道,也是素养的展示台。开车上路,不论快慢,都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强行变道、恶意超车,为文明礼仪所不齿,也为法律法规所不容。对个别人的不文明甚至恶意举动,应当善意地提醒、劝说和制止,切不可一时冲动、争强斗气。诸如“撞翻强行变道车”,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一旦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于己于人甚至于社会都有害。开“斗气车”不见得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只会撞坏文明底线。有理不必任性,文明礼让才应是时代新风。
——@朱金良
“礼让”应成一种习惯
由东莞“撞翻强行变道车”视频引发的各种争论,点燃了文明驾驶的老话题。不管站在哪个立场上,礼让行车应该是马路文明的基本共识。同时,开车上路,大多时间都是与陌生人同行,文明行驶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礼让行车,展现的是素质和修养,强调的是包容和理解,需要的是引导和监管。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不论是交管部门、各大驾校,还是每一个企业单位、社区,都该将日常的文明行驶宣传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提升车主的礼让意识,让车主不愿“随心所欲”。另一方面,加强监管是关键。比如,设置全国联网的高清摄像头随机捕捉不文明行车行为,记录车牌号码进行惩处公示等,让车主们不敢“随心所欲”。“不愿”加“不敢”,礼让行车才能慢慢成为一种习惯。
——@何柳
让亲情提示成“副驾”
每次和家人一起驾车外出,当我没有在安全情况下超车,或者夜晚遇到会车没有及时变换车灯时,他们都会对我说教一二。家人一方面提醒驾车陋习很危险,另一方面说些譬如“想获得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道理。久而久之,我渐渐养成了文明驾车、主动谦让的习惯。
汽车时代,遵守交通法规、养成良好行车习惯很重要,对司机的文明驾驶教育不可或缺。也要看到,宣传与引导不是交管部门的“独角戏”,要在日常生活中扩大宣传面,对司机家人及其孩子的宣传引导力度必不可少。亲情没有杂质、没有距离,更没有虚伪,家人有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给人以持久的动力,是最好的“副驾”。让“亲情”提示常伴身旁,在耳濡目染中把文明理念转化成文明行动、把文明行动升华为社会的文明意识,礼让开车就会蔚然成风。
——@刘振军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重创新别失思想内核(人民观点)
已是最后一篇
-
重创新别失思想内核(人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