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根良的奋斗史,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企业走向未来的指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唯有创新,才能让企业在火花四溅的竞争中保持生命力。
从田地来到部队,从工厂工人到下海创业,从不起眼的民营企业到全球光纤通信前三强,崔根良和亨通集团之所以在广袤的土地上留下足迹,在时代变革中留下烙印,是抓住了改革大势赋予的机会。“时来天地皆同力”,崔根良瞄准了民营经济如春笋初生的浪潮,创立了自己的企业;“只看后浪催前浪”,崔根良牢记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精神,不断创新,迎来了企业的大发展。
亨通集团一次次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核心产品,获得2000多项国家专利、制定了150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多次跟随领导人出访。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亨通集团打破了很多人眼里的“不可能”,创造了许多“不可思议”。成功的诀窍也并不神奇——创新,说来容易却并非等闲,在作出决定前,从专家学者到企业内部,都有反对意见:投资大,风险大,国内同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崔根良果断拍板;长达数年的研发,投资巨大,困难重重,崔根良毅然坚持。待到破茧化蝶时,创新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回报,再次证明了唯有创新,才有未来,不经磨砺,哪来锋芒。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提出了“创造性破坏”的“企业家精神”。所谓“创造性破坏”,就是敢于打破路径依赖的惯性,思维定式的束缚,志得意满的傲气,惧怕风险的怯懦。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路径的转折,产业升级的阵痛,对于满足于既往成绩的企业来说,可能是大浪淘沙的惊涛骇浪;对于敢于创新、勇于脱胎换骨的企业来说,却是蕴含勃勃生机的料峭春风。在这个关键节点,时代迫切地需要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精神。
难能可贵的是,崔根良和亨通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身慈善事业。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大地与空气,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需要反哺社会,回馈成长的环境,企业的形象与责任,也是无形资产。在这方面,崔根良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重申:“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中国许许多多如崔根良一样的企业家,如亨通集团一样的企业,要抓住这个浩荡东风,乘风破浪,支撑着中国经济在更远大、更广阔的大洋里远航。(光明日报评论员)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勿让“必读”绑架阅读的初衷
已是最后一篇
-
勿让“必读”绑架阅读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