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把脉城市⑤)
营造宜人步行的城市街区,有利于城市物质层面上的空间改善,并为和谐的街区社会关系提供生根发芽的土壤
壮丽宏大的叙事,能给人带来一时的震撼;宜人生活的街区,给人的却是持久的感动。生活不是翱翔在高空,俯瞰城市的高楼林立,而是脚踏实地、丈量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因此,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不仅要看总体布局,还应该看城市街区是否宜人步行。这既是一座城市改善交通现状、提升街道品质、优化出行环境的必经之路,更是提升社会活力、注重人文关怀、塑造社区关系的重要举措。
漫步在巴黎、罗马、佛罗伦萨,品味那些饱含历史沧桑与文化气息的街道,优雅的歌声、古老的城堡、洋溢的笑容,隐匿于城市街区之间,展现于众人之前。显而易见,城市的品质不仅在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也在于街区中不经意间流露的精致与温馨,在于居民对生活舒适的体验与感受。与之相反,横空出世的水泥长龙、千篇一律的摩天高楼,泯灭了城市的独立个性,击碎了城市的人文精神、荡平了城市的优雅气质,致使城市失去了应有的灵魂,迷失于功利的海洋之中。
曾几何时,街区在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道不完的家长里短、邻里间的嘘寒问暖、熟人间的仗义相助构成了街区独有的文化内涵,是城市居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然而伴随着城市发展的噪声轰鸣,发展车轮的无情碾压,街区社会关系日益消逝:邻里交往不断减少,街坊间的亲密感逐渐被冷漠取代。于是,城市居民难觅昔日街区邻里间的温情,只得面对现代城市混凝土的冷冰,犹如失去家园的孩子,感受城市的冷漠。
我们的城市不应如此,城市规划和设计不应违弃其本源——为生活于城市中的广大居民服务,理应将广大居民的基本权利考虑在内。行走于城市街道之间,感受城市的景观风貌,体验城市的人文关怀,是城市居民的基本权利。基于这种权利诉求的规划与设计,才能真正体现城市对人的尊重,得到居民的认可。
营造宜人步行的城市街区,还有利于城市物质层面上的空间改善,并为和谐的街区社会关系提供生根发芽的土壤,帮助城市孕育开放粘合、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一座具有“人情味”的城市可以给人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城市居民的凝聚力。(韩林飞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走心”的人生最精彩
已是最后一篇
-
“走心”的人生最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