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委书记王学军、省长李锦斌陪同下,来到六安、滁州、合肥等地,深入农村、企业、高校、科研文化单位,就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进行调研考察。
这条考察调研路线内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大别山区的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起步点,是改革开放历史上的坐标点;中国科技大学,是科技创新的代表性高校,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从现实来看,这条考察路线涵盖了精准扶贫、老区振兴、农业发展、改革攻坚、科技创新等众多“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从历史角度看,这一路行来则如同重新走了一遍中国革命解放、改革开放、迈入世界革新大潮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当代发展史的浓缩、是改革创新精神的再现。
来路中有方向,历史中觅未来。正如总书记考察时所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自身优势,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十三五”规划的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都需要改革与创新精神继续开山拓路。
解释中国奇迹,改革无疑是第一关键词。近四十年来,改革设计者殚精竭虑、改革践行者筚路蓝缕,改革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了震古烁今的成果。它持续释放的力量,使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生了巨大的消化前沿科技与世界文明的能力,形成了具有内在竞争性与创新性的开放型社会,并在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法治建设上逐渐展现出现代化国家的样貌。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后,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探索历程。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成为新一轮改革的特点。全面深化改革、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心中有改革视野、肩上有改革担当,勇于列改革题目、定改革举措、思改革难点、探改革进路,才能真正达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赢得国家未来,创新是不可或缺的支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素规模驱动力在逐步减弱,必须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才能实现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才能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要让10万亿美元经济规模的大国继续前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在全球科技革命的大潮中劈波斩浪,要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必须立足创新、依靠创新精神。
一个蒸蒸日上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创造力被充分解放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创新思想竞相迸发的社会。一定有着激励创新的市场机制,一定有着以创新为风向标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一定有着敢于挑战也敢于应对挑战的企业,一定有着敢于做梦也敢于圆梦的创业者。为建设这样的创新型社会,需要我们继续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构建行政权力的法治化系统,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破除创新驱动链条中的关隘,让创新精神凝聚成为雕塑中国社会的巨大力量。
五年不长,所以开局就是攻坚;五年不短,所以每前进一步都应开辟新篇。“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推进期,是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攻坚期,是实现中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需要所有建设者勠力同心,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引,用改革魄力和创新精神再次推动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境界。(光明日报评论员)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给品牌匠人一片沃土
已是最后一篇
-
给品牌匠人一片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