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成为今年以来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在4月8日召开的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公安部就联合声明,今年将加强对校园欺凌、踩踏事故的专项治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校园暴力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上表示,无论是来自于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校园暴力,都应当坚决防范、坚决制止,尽最大努力使这种事情发生率降到最低。
校园欺凌上升为教育工作重点,自然与近些年频繁发生、影响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相关。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欺凌事件发生越来越频繁、年龄和地域范围越来越宽广、欺凌和传播方式越来越张扬。校园欺凌已经不再是校内小事,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医者治病“急则治标”,诚如袁贵仁部长所言“没有安全,教育无从谈起,成长成才也无从谈起”,对于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校园欺凌现象,下猛药来个当头棒喝显得格外必要。从去年开始就备受中国网民关注的洛杉矶中国留学生施虐同胞一案,于今年2月份尘埃落定,涉嫌凌虐和绑架同学的3名中国留学生分别获刑13年、10年和6年,引发国人深思。
法律惩戒、制度规范,就是最好的猛药。对于那些极端的欺凌事件,该加以追究刑事责任的,就应当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该学校制度惩戒的,就应该从严执行惩戒。针对校园暴力,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表示,虽然立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国家法律的引导非常重要,如果说孩子们的校园暴力,还有老师打学生,骂一骂说一说就完事了,校园暴力这件事情永远解决不了。从过去经验来看,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当然,在专项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之后,还是应该进行耐心细致的“缓则治本”工作。这个治本工作,应该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应该是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诸多人文社会科学的联动,应该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互补。规训和惩罚只能约束外在行为,给予内心以爱和温暖,激发他们的纯真善良,形成内在良知的约束,才能真正让孩子们远离野蛮、真正成“人”。(肖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