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有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近日,“社会主义有点潮——重读马克思,登大道之行”主题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两本书的作者韩毓海、鄢一龙、白钢、何建宇与现场师生一起,讨论了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看来,马克思竟“非常可怜”。“北大的一个小女孩,写了首歌叫《马克思是个90后》,清华毕业的美女思政教师张明明引发热议——只有这些娱乐话题才能被大家关注。马克思这么伟大的人,现在要靠别人来吸引读者,太可怜了!”韩毓海认为,了解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先了解马克思。比如,他出生于犹太家庭,称得上是当时的“高富帅”,如今的飞利浦公司就是由马克思的姨妈创办的。
如何把90后普遍认为“枯燥”的马克思主义读懂?韩毓海建议,首先,要了解犹太的宗教。马克思家的祖辈都是犹太拉比。国际歌中第一句歌词,“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就体现了犹太《旧约》的精神。其次,要了解希腊罗马文化——马克思在年轻时曾受过希腊文化的影响。
《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讲述了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作者之一、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白钢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对中国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分析。他在书中提到,鸦片战争将中国内在发展、运行的文明强行中断,与其他东方国家一起,被卷入世界性的资本主义体系当中。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人类文明史中所作出的最大贡献在于,一方面揭示了类似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如何通过革命运动和相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现代转型;另一方面,在转型过程中,如何保持传统的活力,并且寻找让传统焕发新生的可能。
供职于英国埃克斯特大学人文学院的殷之光读了这本书后,写了一篇在网上广泛流传的读后感。他认为这本书从新中国成立与发展这个现代史政治“事件”中,总结出一种普遍的“经验”。殷之光曾在英国的课堂上选择播放《夜上海》《南泥湾》两首歌曲,让英国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人民”这一政治概念所暗含的普遍性价值。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何建宇将两首歌曲进行延伸——“理解当下的中国,一个视角是理解上海,另一个视角是理解郭敬明的《小时代》。”何建宇认为,在高速流动的社会中,外出求学、在异乡打拼奋斗的年轻人更期望追求一种“小确幸”,即小而确定的幸福;而面对这样一个急速发展的大时代,“小确幸”和“大追求”就产生了矛盾。青年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是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写照。
何建宇说:“追求的东西哪些值得珍惜?在现有框架下有哪些应对方式?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后,你能得到不一样的答案。”(张敏)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让科学成为另一种时尚
已是最后一篇
-
让科学成为另一种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