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文化建设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重大的文化建设课题?我理解,虽然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最初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在苏联,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只有60多年,但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取向,则早已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之中孕育了五千年。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已融化在中国人的血脉中,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今天,我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到传统文化的源头基因,揭示这些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价值的一致性,有利于提高全民族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
我们所说的五千年文明,就是自尧舜禹开始的文明。因此,要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源头基因,就要到尧舜禹这里来找。而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地带在哪里?就在山西南部的运城和临汾。关于尧舜禹,文化典籍最早的记载是《尚书》,后来《史记》《水经注》都有记载。尧最早建都于蒲坂,就在运城的永济市,后来又迁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近年考古在临汾发现的陶寺遗址,就是尧的都城。舜建都也在蒲坂。大禹建都在安邑,就是现在的运城夏县一带。
现在,运城市境内散落着众多尧舜禹的活动遗迹。2014年4月,北京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以及中国社科院研究先秦史的专家们联合在运城召开了一次专题研讨会,与会的专家们一致确认,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地带就在以运城临汾为核心的晋南一带,这里就是“古中国”的所在地。
尧舜禹文化中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文化基因?这是需要专家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孔子在《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指的就是尧舜禹时代。所谓“天下为公”,就是以当时的国家或者部落联盟的整体利益为目标,而舍弃个人、家庭或者小部族的私情私利。帝尧有儿子丹朱,但因为丹朱德才不配,所以就另选贤能,禅位给舜。帝舜有儿子商均,但因为同样的原因,禅位给大禹。大禹的父亲鲧,治水无功,被帝舜处死。舜不计嫌,而起用鲧的儿子禹,禹也不计私仇,慷慨担当了治水重任。“尧天舜日”“天下为公”。
二是德。尧舜选才,已注重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帝舜青年时期,掌握了多种生产技术。舜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教育感化周边的百姓,使百姓能够友善和谐地相处。舜居住的地方,渐渐就形成都邑。一介平民,终于以自己的品德,引起了帝尧的注意,被选拔为帝位的继承人。帝舜爱憎分明,受帝尧任用后,果断地放逐了当时的“四凶”,发现并推荐了“八元”“八恺”等十六位贤人。帝舜继承帝位之后,和他选拔的二十多位贤人一起,和衷共济,开创盛世。《尚书》记载,禹得禅让后说“德惟善政,政在养民”,重视民生,倡行德政。以德治国,始于尧舜。
三是孝。帝舜出生于特殊的家庭,父亲、继母、异母弟都有害他的意图。但舜用自己的智慧,保全了自己性命。而当父母兄弟需要他时,他又能及时出现。舜开创了中国的孝悌文化,后世编撰的《二十四孝》故事中,舜的故事位列第一。据研究,子于父为孝,推而广之,臣于君为忠,由齐家到治国,以孝为基础,演绎出以“忠”为核心的中国政治伦理,形成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
四是敬。根据记载,舜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有“三载考绩”的考核制度,激励官员履职尽责。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帝舜的农官后稷,担当了“教民稼穑”的重任,也奔波劳苦,最后因公殉职在大山深处。这些事例,都可称是中国历史上“敬业奉献”的最早典范。
我们从孔子对上古尧舜禹时期“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盛世描述,以及尧“协和万邦”“平章百姓”,舜“天下明德”,“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等众多的典籍记述中,可以找到大量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友善、诚信、民主、平等”等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
可以说,尧舜禹文化经过五千年历史的积淀和演进,特别是经过儒家文化的弘扬,已经深深地融化在民族的血液里,滋养着民族的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的重要源头,这一源头的基因价值,有待我们更深入系统地去探究。(王清宪)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怎样在孩子心中播种文明
已是最后一篇
-
怎样在孩子心中播种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