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匠精神落地生根
发表时间:2016-06-09   来源:光明日报

  在要素和规模驱动经济增长难以为继之时,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于是,以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对制造一丝不苟、对产品追求极致、对产业专注坚持等为特征的工匠精神得到国家重视,被写入《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也成为各界重点探讨的话题。

  然而,我们却看到当下对工匠精神认知和解读存在四重误区:一是将工匠精神口号化,鲜有具体方案;二是一味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缺乏对其背景、内涵和制度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三是将工匠精神泛标签化,炒作“匠心”“匠作”“匠造”等概念;四是言必称德、日等国工匠精神,忽视了对本土工匠精神的弘扬传承。这些误区彰显了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深度不够、方向不明、浮于表面等问题。

  其实,中西工匠精神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谱系。中国工匠群体产生于陶器时代的专业化分工,先秦以降,在以工商食官为特征的官方工匠、以家族和师徒传承为特征的民间工匠、以家庭为中心的个体工匠努力下,产生了圣人作器、尚技巧、世代相守的专注和专业、道技合一等传统工匠精神。西方工匠精神由不同的文化脉络构成,主要包括古希腊罗马以经验和科学为基础的工匠直觉与理性,中世纪行会制度下工匠技艺传承和精神外化系统,新教伦理所带来的勤勉、敬业、奉献等观念,这些构筑了西方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不断创新、坚持专注的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培育的工匠精神,则有极强的针对性,即旨在弥补中国制造业四个方面的偏颇:第一,改变市场供给单一的问题,要增加品种,满足不断提升的多元需求;第二,改变重营销包装、不重质量改进的问题,要向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第三,改变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现状,要创建品牌、获得更多市场溢价;第四,改变倚重引进发展的问题,提升企业的自我创新和市场竞争力。

  要实现转变任务、让工匠精神落地生根,需要各方共同行动。首先,加速推进标准、认证和检验等第三方检测市场整合,推出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和内部“吹哨人”制度,让更多力量成为监管者和质量信号提供者。其次,加大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出中国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级制度,让勇于创新、重信守诺者获得应有市场利益。再次,要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为契机,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和技术工匠的转变,使之享受同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给劳动者以权益和尊严。最后,企业要眼光长远、专注专业,在擅长领域精耕细作,勿盲从于赚热钱和赚快钱,在提升品质的同时控制成本,用诚心实意而非概念炒作赢得消费者认可。工匠精神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全社会倡导“崇实尚业”之风,发掘劳动者创造潜能,建立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从而使我们的经济成功实现转型发展。(宋时磊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王钰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430864&encoding=UTF-8&data=ADRZ0AAAAAcAAE5cAAAAAQAb6K6p5bel5Yyg57K-56We6JC95Zyw55Sf5qC5AAAAAAAAAAAAAAAuMCwCFGhbsXfCP4-jsPEbnDMImaew6zmcAhQVDk_8M6jKlQdteb6Rcgh-VQ_it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430864&encoding=UTF-8&data=ADRZ0AAAAAcAAE5cAAAAAQAb6K6p5bel5Yyg57K-56We6JC95Zyw55Sf5qC5AAAAAAAAAAAAAAAuMCwCFG7Grbl6rY3eCyLXoAC22-OM2tGxAhQvIa8uCuMyoztbFXMpm_KDNuuwtg..&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