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 彰显责任担当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新华社记者甘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是关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全局出发,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这彰显了我们党对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经济快车道”上驰骋了几十年,难以避免会伴生一些环境矛盾。在表现上,既有环境污染带来的“外伤”,又有生态系统被破坏造成的“神经性症状”,还有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体力透支”。
面对困难不退缩,碰到矛盾不回避。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定方向、驰而不息地推进美丽中国落地生根。
坚守生态红线,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为此,一系列“最严格”的生态红线被划定: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建立天然林保护制度,建立草原保护制度,建立湿地保护制度,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等。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抓手,扎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良法才能推动善治。用健全的法治为美丽中国“保驾护航”,才能事半功倍。2015年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被誉为“史上最严”,“公益诉讼”“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撒手锏,成为打击环境违法的有力武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推进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等,立法“组合拳”使中国生态环境法治体系不断完善、趋严。
生态红线不仅被划在辽阔的国土上,也划在了各级党员干部的脑海里。近年来,以敦促地方政府落实环保责任为目的的综合督查及环保约谈备受瞩目。对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不再念“GDP紧箍咒”,一些地方开始逐步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等有力举措,都有利于党员领导干部转变思维方式,在头脑中时刻绷紧生态红线。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是一场没有退路的决战,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抓铁有痕的实干齐心协力干下去,带领群众建设一个更加多彩的美丽中国。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文化遗产应走出深闺“活起来”
已是最后一篇
-
文化遗产应走出深闺“活起来”
责任编辑:朱 波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