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明星艾玛·沃特森在伦敦地铁故意丢书并号召乘客带回家阅读,引发轰动效应,“地铁丢书大作战”因此成为中外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在这个手机阅读、浅阅读大行其道的时代,由明星参与阅读推广,提升大众的阅读意识,是多方共赢的大好事。
但同样的活动在中国却显得有些水土不服。丢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地铁上的书不少留在了座位上而无人捡取;还有的书干脆进了保洁阿姨的垃圾袋。而更令人遗憾的是,有网友认为这是一场商业机构策划的营销秀。本是公益性的阅读推广活动被视为带有商业目的的做秀,这就不得不让人发出哀叹:“为什么好好的东西到了国内就变味”。
地铁丢书大作战在国内效果不佳,是预料之中的事。且不说北上广的地铁高峰期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根本不具备读书的条件,就看看中国人对手机阅读的热情与执着,就不难想见,低头族们怎么可能放下手机而拿起书本呢?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人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与之相比,成年人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为19.69分钟。因此,地铁丢书大作战要想在国内取得成功,首先要想办法让人们放下手机,而不是单纯模仿国外的成功经验。
如果人们认识到,与用什么方式阅读相比,读什么可能更重要,事情就会变得简单一些。手机阅读之所以被称为“碎片化阅读”“浅阅读”不仅仅因为它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更是指阅读的内容太零碎而不具备系统性。对中国读者而言,所谓的手机阅读很大程度上就是浏览微信、微博,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从一个链接跳往另一个链接,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眼睛浏览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大脑跟进的速度,以至于当他们看完以后,你若问他们都看了些什么,常常有人回答不上来。这正是碎片化阅读的最大弊端——破坏了至关重要的专注力。
从这个角度讲,通过地铁丢书大作战唤起全社会对传统阅读方式的重视,回归纸质图书的阅读,是大有裨益的。唯一需要认真考虑的是,如何适应中国的特殊国情,使图书漂流真正深入人心,让书在读者手中和心中真正流动起来。因此,我觉得与其在人潮如涌的地铁车厢里随机丢书,不如在地铁站里设置图书漂流箱,让人与书的美丽邂逅变得轻松。(张贺)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笑声也有另一面
已是最后一篇
-
笑声也有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