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社会不能靠数字堆砌
发表时间:2016-12-3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新华社记者董建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向社会公布《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推出约3000种重点主题出版物,全国将推荐3000家“书香之家”、500个“书香之村(社区)”等,为打造“书香社会”提供了量化指标。量化要求是抓落实的重要方法,但运用不好就会成为虚而不实的政绩招牌。关键要看数字背后有多少干货。

  全民阅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以来,“倡导全民阅读”连续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推动全民阅读”,并将全民阅读工程列为“十三五”时期文化重大工程之一。我国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共文化服务更应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为准则,带动全民阅读的氛围,让读书涵养我们民族的文化气质和自信。

  不容回避的是,在推动全民阅读过程中,一些地方提供的文化产品与百姓需求错位现象屡见不鲜。比如,一些地方的文化下乡常年“换汤不换药”,无非是几部旧戏、几场旧电影;一些农家书屋提供的书籍不对群众的路子,西北旱区摆放的是水稻种植书,以渔业养殖为主的地区却摆放着牛羊养殖的书籍,供需南辕北辙。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相脱节,必然导致麻将桌热热闹闹,图书屋门可罗雀的景象。

  文化供给不接地气,表面看,是因为一些部门创新能力弱,服务意识不强,根由却是形式主义问题。比如建农家书屋、办文化下乡等项目,一些地方单纯凑数量,不断“吹政绩”,应付上级考核,群众期盼的好事被办成了面子工程。更有甚者,在一些缺乏有效监管的地方,一些公共文化项目还成了一些人发财的“好机会”。

  推动全民阅读,必须祛除形式主义,挤干“水分”留“干货”。一方面,相关部门应从群众最现实的文化需求出发,在优秀图书出版、合理配置图书资源、改善阅读条件等硬件上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集腋成裘,多方营造全民阅读的浓郁氛围,让阅读成为点亮生活的一盏明灯。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邵 紫晖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978318&encoding=UTF-8&data=ADy0TgAAAAcAAE5cAAAAAQAh5Lmm6aaZ56S-5Lya5LiN6IO96Z2g5pWw5a2X5aCG56CMAAAAAAAAAAAAAAAvMC0CFQCBwj0y1Z8B3PdA6Yr3ce2NPgl4OAIUJBezK7TmCeq2ttHGi8LRx9FD_RY.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978318&encoding=UTF-8&data=ADy0TgAAAAcAAE5cAAAAAQAh5Lmm6aaZ56S-5Lya5LiN6IO96Z2g5pWw5a2X5aCG56CMAAAAAAAAAAAAAAAuMCwCFEWxkuXWVffDMcoMCB0s4mIbfR9jAhR_oKYiheQLG_3Mc5j64RUnsA0x7A..&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