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生命有尊严谢幕
发表时间:2017-03-20   来源:人民日报

  近年来,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失能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引发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例如,面对治疗无望的绝症病人,作为亲人,究竟是让他们在因各种手术治疗引发的痛苦中离世,还是给予他们止痛、心理安抚等“舒缓疗护”及临终关怀?当亲人走向生命尽头,是否觉得手足无措?或者,辛辛苦苦做了很多,但那些真的是亲人需要的吗?

  中国有句古话叫“不知生,焉知死”。这很契合多数中国人对于死亡的态度。生的事情都还没弄明白,为什么要关心死的事情呢?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对于死亡的讨论是“犯忌”的。

  在现实中,中国人依照“死者为大”等传统观念,可以大事铺张地送别已故的亲人,但“尊严死”仍然是一个敏感话题;临终关怀医院让人觉得“晦气”,招工难,盈利难,让周围居民接纳更难。

  随着中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事情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绝大多数老人在临终时更需要一根“拐杖”,让自己“走”得更平稳、更安详。这根“拐杖”,可以是家人、社会不离不弃的支持与关爱,也可以是家人和自己对死亡本身的安然接纳。

  这是一种临终关怀,它并不仅仅是一种治愈疗法,更体现出对生存时间有限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家庭式的医疗及护理,让他们在有限的时光里,能够过得温暖、安详、舒适,特别是帮助他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免受病痛折磨,充满尊严地走完人生旅程最后一程。

  从长远看,要做好临终关怀,需要公众逐渐转变一些固有传统观念。对于身患绝症无法治疗的亲人,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提升他们的生存质量。对于临终关怀医院、医生,应该多一份理解,他们做的正是“让生死两相安”的崇高事业。

  要做好临终关怀,创建医院、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十分重要。各大医院可以适当开设临终关怀相应科室,接受癌症晚期患者。在医院或社区可开设日托服务,即白天把癌症患者送到日托所,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护理。社区医院是承担这部分职能的最好对象。当然,这需要做好社区医院医生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周边居民思想意识的引导。各大医院及社区卫生院还应整合资源,为居家静养患者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等。

  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不过,让人们转变关于生死观的认识,仍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何让临终亲人有尊严地走向人生终点,以及我们如何“向死而生”。(彭训文)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王文宇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125790&encoding=UTF-8&data=AD70XgAAAAcAAE5cAAAAAQAe6K6p5q-P5Liq55Sf5ZG95pyJ5bCK5Lil6LCi5bmVAAAAAAAAAAAAAAAuMCwCFEWULO-TZ2KYH_l7wjVSDlEl_q0uAhQwZNqxI7NJVZjt4Cq-FGOVmWGDo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125790&encoding=UTF-8&data=AD70XgAAAAcAAE5cAAAAAQAe6K6p5q-P5Liq55Sf5ZG95pyJ5bCK5Lil6LCi5bmVAAAAAAAAAAAAAAAuMCwCFBHu2zhvzTFAwMiLa400niQrkf6EAhRgKKIkrtodBUUfoDjHUbMaMNpBEA..&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