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发布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6),评估发现,县级政府网站建设相对滞后,政务公开水平有待提升。报告执笔人吕艳滨指出,“我们发现,年度报告重复率超90%,什么概念?自己抄自己的,或者抄其他部门的,甚至跨区域抄其他部门的”。
对于县级政府网站建设的落后,相信公众并不陌生。据报道,2011年6月,四川凉山会理县政府网站发布图片新闻,3名县领导“悬浮”在公路上空;2013年12月,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旅游局官网被发现仅有一张图片,所有链接都无法打开;2014年1月8日和5月4日,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政府官网分别发表两则领导报道,除日期、人名和职务不同外,格式、内容甚至标点符号都完全一致。类似的情况,在一些县级政府网站上屡见不鲜。
县级政府网站为什么“奇葩”多多?人手不够、能力不足、专业性差等固然是一个原因,主要原因恐怕还在于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可以说,技术从来就不是阻碍政务公开的壁垒。在制作日益熟练、操作相对简便的背景下,建设一个初具基本发布、互动等功能的网站,对于一个县级政府而言,又能是多难的事?
换言之,正是因为缺乏以人为本的意识,才导致当下大多数县级政府网站不尽如人意。呈现在网站页面上的可能只是信息滞后、信息匮乏乃至诸多荒唐、低级的错误,而根子则在于这样的现实:不少地方政府缺乏政务公开的内生动力,不愿意、不希望将政府工作昭告民众,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政务公开绝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告知与宣示,而是关系到政府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既意味着公众可以随时审视政府的行政行为,也意味着政府有义务及时对民意诉求做出积极回应。这显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政务一旦公开,权力必然会受到约束,以往的闭门决策、任性用权等,也都会受到限制。
特别是,越是基层政府,对政务公开的抵触越大。这一方面与政治文明往往是自上而下推进有关,政府的层级越高,其行政相应就会越规范、越公开;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多与民众直接打交道,事繁责重、利益分殊,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少公开、不公开。而随着行政权力链条的延伸,往往也会出现终端乏力、约束不力的情形。
然而,从民众的角度出发,恰恰是这些直接亲民、理政的基层政府与官员,应该有更充足的政务公开。可以说,县级政府的政务公开做得好不好、够不够,与人民福祉息息相关。
这也是中央强调推进政务公开的深意所在。近年来,举凡权力清单、环境保护、教育等重点领域,中央均有明确的政务公开要求。相关政策法规也明确规定,政府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而所有这些努力,最终均指向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唯有对不羁的权力有所约束,方才能够切实保障民众的权益。而约束之道,除了自上而下的监督之外,扩大政务公开,将权力置于阳光下至关重要,而建好政府网站就不失为一个直接、便捷的路径。(作者:胡印斌)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立足传统 打造中国电影品牌
已是最后一篇
-
立足传统 打造中国电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