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识平:读懂年度热词里的中国
日期:2017-12-2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题:读懂年度热词里的中国

  辛识平

  最近,各种版本的2017年度流行语、新词语、网络用语等纷纷公布。“十九大”“新时代”“享”“智”“撸起袖子加油干”“打call”……这些“年度热词”像一幅幅素描,勾勒出一个砥砺前行、气象万千的中国。

  所谓“微言大义”,热词是感知社会发展最为敏锐的神经末梢。2017年,中国发生的头等大事,无疑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这次历史性盛会,宣告了中国“新时代”的到来,发出了世界最大政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政宣言。新的历史方位,不仅事关国家发展向何处去,也与每一个人的未来息息相关。看起来“高大上”的热词,其实凝结着一种社会共识:人们期待一个更强大的中国,人们向往更美好的生活。

  热词在变,不变的是家国情怀。回顾5年来的年度热词,从2013年的“正能量”“中国梦”,到2014年的“法”“反腐”,从2015年的“廉”“四个全面”,到2016年的“规”“一带一路”,再到2017年的“十九大”“新时代”,连接起来,就是一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极简史。字里行间,洋溢着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大国气质,跳动着改革创新的时代脉搏。

  今天的中国,每一天都在发生令人欣喜的变化,热词则以简洁的方式记录时代。从“享”“智”,到“人工智能”、“天舟一号”,透过这些热词,可以感受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热力,其热度其实已经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2017年5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厚积薄发的“中国创新浪潮”,激荡着我们这个“其命维新”的文明古国,也在深刻影响世界的发展。

  热词,也是社会转型期的一面心理多棱镜。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之中,每个人心灵都经历着频繁而又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投射到社会心态层面,呈现于语言之中。

  比如,“还有这种操作”“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急剧变化的陌生感乃至眩晕感;“尬聊”折射出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过程中的某种孤独感;面对纷繁世事、人生压力,“扎心了,老铁”“油腻”吐槽着人们的焦虑感;“打call”则以激情四射的方式,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心中梦想的向往与追求。

  语言就本质而言,是一种公众事物。社会在前进,年度热词也在刷新,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集体记忆。时光不老,初心不改,迈向2018,“奋斗”依然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最重要关键词。

责任编辑:路 弘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