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传家法宝和特有优势。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走进农村、扎根人民,新型军政军民关系由此诞生;抗日战争时期,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无数战士血洒疆场,英勇捐躯;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60万官兵的身后是540多万支前百姓,战场上每一颗子弹、每一发炮弹、每一粒粮食都来自他们日夜不断的输送。
走进新时代,如何赓续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需要找准接续历史的坐标,需要开辟清晰开阔的路径,需要拿出经得起检验的实绩。
凡是有远见的国家,无不把优待军人作为保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在俄罗斯,人们眼里的军人是“排在上帝前面的人”,以色列称国防军为“国家的精英”。提升军事职业比较优势,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崇尚英雄的浓厚氛围,是许多国家的共识和行动。
“最可爱的人”“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这些曾经的热词中,我们依旧能感受到民众火热的爱军情怀。然而,在和平富裕的今天,随着战争的硝烟已飘散远去,一些人对军人职业地位的评价发生了改变,军人社会地位、价值认同有所“弱化”,一些地方军人军属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有关优抚政策和拥军法规甚至成了“空头文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拥军优抚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够完备、不够周密的矛盾问题。
尊崇,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既有赖于个体的价值认同,也有赖于全社会的氛围营造。事实上,军人职业荣誉从来都不只是部队自己的事情,它是由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共同构筑的“精神长城”。固我长城,就要在全民族、全社会中夯实崇军尚武的“心灵地基”。
站在时代的交汇点上,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吹响尊崇军人的“集结号”,培塑仰慕英雄的主流价值,打造追求奉献的精神高地,为改革强军注入强劲动力和浓浓暖流。与之伴生的,将是军人使命感责任感的全面提升。
军队和军人的社会地位,无论是对军队,还是对国家、对民族,都将产生深刻影响。令人欣喜的是,关心国防、关爱军人,如今已日渐成为一种社会自觉。我们需要呼吁的是,对军人荣誉的维护、对军人价值的褒扬、对军人付出的肯定,有些工作完全可以做得再细一些、再实一些,触角伸得再远一些。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面对新时代的呼唤,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造尊崇军人的时代风景。(张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