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水利工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是说到伴随水利工程而生的鱼道,可能不少人会忍不住问,鱼道是什么?鱼道就是供鱼类洄游的通道。日前,媒体报道,海口市南渡江引水工程东山闸坝处就有一条长约63米的生态鱼道,虽未完工,但是能够从现场图片看到其雏形,两个小型闸门就像鱼儿的“龙门”,让人眼前一亮。(7月25日《海南日报》)
对于洄游鱼类来说,只有处于特定环境才能繁衍生息,将物种延续下去。如果截断它们的去路,会对它们的交配产卵等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其数量骤减乃至灭绝。而这又很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打破生态平衡,带来不可估量的生态损失。南渡江引水工程建设单位在东山闸坝处开辟鱼道,正是为了方便鱼类绕过坝体回到熟悉的水体。
大自然经不起一个个物种灭绝之殇,保护物种多样性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题中之义。修建鱼道体现了对自然物种的深情呵护,对环保理念的有力践行。
环保理念知易行难,付出实际行动才是对理念的捍卫。当眼前利益与环境保护发生冲突,选择眼前利益或许可以省时省力省成本,但是对环境的破坏将是永久的,不可逆转的,最终会损害人类自身。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近年来,海南省在工程建设中为保护生态而让道的例子不少。比如,为了避免高杆路灯灯光太强干扰周边鸟类作息,海文大桥舍弃亮化景观,只在护栏低矮处安装照明设施;为了保护300多棵大树古树,吊罗山旅游公路多次改道;为了给白鹭营造一个良好的栖息地,海口市多次修改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设计方案。琼乐高速的建设更是一首唱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合奏曲,毛阳特大桥、毛陆2号特大桥双双绕道拐弯,对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敬而远之”……
宁愿多付出人力物力财力,也要尽力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宁可一时一地不便,也要维护动植物的原生环境。此次修建鱼道亦是如此。为鱼儿“开道”,开的不仅是生命之道,物种之道,更是自然和谐之道。
当然,此番为鱼类“开道”,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审视和检验。鱼道建设并非易事,对水流速度有着严格要求,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契合洄游鱼类的生存习性,才能将它们吸引到鱼道中来。另外,鱼道工程的后期维护方案也要明确,资金来源、制度保障都要有合理预案,才能实现鱼道的有效运行,让其真正发挥作用。
潺潺流水,述说着几许真情几许祝愿。我们期盼更多这样的环保举措,奏出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文明之歌。(韩慧)